濮阳:盛开在村庄里的朵朵“文化花”
2025-10-14 10:36 来源: 濮阳文明网
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化娱乐团队表演的节目深受欢迎。(资料图片)
9月26日下午,濮阳县鲁河镇李家庄村,吹拉弹唱的声音飘荡在村庄上空。循声而至,鲁河镇文化合作社百花文艺演出团正在村里一路口边空地上演出。周边群众不仅化身观众,而且还客串演员,纷纷登台你来一段我来一段,演出现场真正成为群众自己的舞台。
百花文艺演出团是群众自发成立的文化娱乐团队。像这样的团队,仅鲁河镇、文留镇、胡状镇周边一带,还有豫濮民间文艺大舞台、胡状镇乡村文艺俱乐部等10多个。他们像一朵朵盛开在乡村土壤里的“文化花”,愉悦了自己的同时,也丰富了广大农民的精神生活。
图的就是个快乐
“哥几个隔三岔五聚集在一起,你弹弹琴,我唱唱戏,他拉拉板胡,乐乐呵呵一天就过去了。老年人图的就是个快乐。”9月26日,胡状镇郭楼村73岁的郭双珍老人说。
郭双珍自幼爱唱唐派豫剧,年轻时还进过村里的文化宣传队。现在郭双珍年龄大了,又重新唱了起来。郭双珍听说哪里有表演就赶过去,慢慢就认识了胡状镇中国集村的吕金建、前柏桃村的张大学、东牛庄村的吴敬林等10多个老伙伴,经常聚在一起表演才艺。
随着聚集的老人越来越多,2024年,胡状镇乡村文艺俱乐部成立,大家推选吴敬林为团长。吴敬林买来音响等设备,大家伙经常聚集在他家排练。隔三岔五的,他们把音响往三轮车上一放,带着演出的家伙什儿到各村表演,引得众多群众前来观看。
鲁河镇小寺上村70岁农民李兆金带领的豫濮民间文艺大舞台,在鲁河镇、文留镇都小有名气。李兆金没事时喜欢唱戏,偶然碰到了喜欢拉弦的中原油田采油一厂的一位退休职工,两人一见如故,就在一厂生活区公园内自娱自乐。2005年,大家商量成立了豫濮民间文艺大舞台,现在已有成员上百人。团队经常在文留镇、鲁河镇多个村进行演出,有时还到滩区演出。作为团队负责人,李兆金可以说把主要时间都放在了张罗演出上,很多道具也都是自己花钱买的。演出时,很多群众争相上台演唱,热爱唱戏的李兆金往往捞不到上台的机会。但即便如此,他也乐在其中。
乐自己也乐别人
随着一阵节奏欢快的旋律响起,百花文艺演出团的演出开始了。记者9月26日在李家庄村百花文艺演出团的演出现场看到,没有华丽的布景,却有最真挚的互动;没有专业的唱腔,却有最动人的乡音;没有专业的乐队,却有最淳朴的伴奏。一把弦胡、一面铜锣、几支话筒,便撑起了一场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演出。表演的节目既有老人喜欢的传统戏曲豫剧、曲剧、大平调,还有地方非遗曲目坠子、二夹弦、评书等,并伴有时尚的音乐舞蹈、广场舞、小品、舞龙和扭秧歌等。
“他们经常来这里演出,我平时只要没事,逢演出必看。”李家庄村村民李大妈说,“我觉得他们唱的不比电视上差,最重要的是有时候我们也能上台来一段儿。”
鲁河镇文化合作社百花文艺演出团由顾头村文化协管员、妇女主任鲁清竹创立。2011年,鲁清竹进入顾头村“两委”任妇女主任并兼任文化宣传员。她看到村里妇女姐妹闲暇时没地方玩,就买了音响组织大家在村里跳广场舞。后来,大家不满足光跳舞,又开始唱戏、唱流行歌曲,十里八村的姐妹们也加入进来,鲁清竹因势利导成立百花文艺演出团。现在,百花文艺演出团在多个村里都有分管负责人,团队每周三、周五固定演出。
文艺达人也是网络潮人
鲁清竹不仅是村里文艺团队的主心骨,还是一名社交媒体潮人,在抖音、快手上都有账号。“我的快手号叫‘浑天侯988’,粉丝量最高时有12万。抖音号开得晚点儿,叫‘濮阳浑天侯’,现在粉丝7000多。”鲁清竹说,两个账号所发的内容都是原创,全部为百花文艺演出团表演时的视频,而且全都是自己剪辑,自己发表。因为自媒体玩得好,鲁清竹还被吸纳进濮阳县自媒体协会。“唱戏让我的账号有内容可发,自媒体平台又宣传了我们团队。”说起在百花文艺演出团团长和社交媒体潮人身份间的自如切换,鲁清竹颇有些得意。
和鲁清竹一样,77岁的吴敬林在社交平台上也很活跃。作为胡状镇乡村文艺俱乐部团长,他不仅琴弹得好,为人热心,而且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看到很多年轻人玩抖音,吴敬林也申请了自己的抖音号,平时团队表演、训练,他都认真录下来原汁原味地发到抖音上,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也是乡村的根脉和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活跃乡村文艺,可以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助于提升乡风文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既是乡村现实的诉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召唤。胡状镇乡村文艺俱乐部、豫濮民间文艺大舞台和百花文艺演出团,只是活跃在濮阳市广袤农村中众多文艺团体中的代表,这一支支民间自发成立的文艺队伍,像一朵朵盛开在乡村的“文化花”,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道亮丽的风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