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宝:乡村大食堂里奏响移风易俗“文明曲”
2025-08-25 09:16 来源: 三门峡文明网
在灵宝市苏村乡孙家沟村的乡村大食堂里,正奏响移风易俗的“文明曲”。中午大食堂里香气四溢,五十多位老人围坐在一起,边吃边拉家常,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这个由村党支部牵头、村民筹资建起的食堂,既解决了留守老人“吃饭难”问题,更成为涵养文明新风的生动载体。
民生温度:从“一餐热饭”到“精神共富”。孙家沟村曾是省级贫困村,留守老人常为吃饭发愁。78岁的王奶奶道出了“做多了浪费,凑合吃又没营养”的困扰。村党支部主动扛起责任,多次商议后提出“建乡村大食堂”的想法,获得全村响应,125户参与捐款,三天筹集5.12万元,闲置旧舍变身暖心食堂。“食堂不仅管饱,更暖心。”村民高大爷的感慨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村党支部组建锣鼓队、广场舞队定期表演,让大食堂成为既解决温饱又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暖心驿站”。
文化浸润:移风易俗的“柔性力量”。孙家沟村的实践突破了传统养老边界,将文化与移风易俗深融。锣鼓队以《赛马》扬朝气,广场舞队通过《赶大车》传精神。表演间隙,村民饭间闲谈消融了邻里纠纷。“过去红白事讲排场,现在更看重文化内涵。”村党支部书记高晓刚介绍,村党支部定期举办“德孝文化”主题宣讲,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评选“好媳妇”“好婆婆”“移风易俗好榜样”等先进典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村民王大姐说:“以前比排场,现在比孝顺,谁常回家陪老人吃饭,谁就是榜样。”
发展启示:小食堂撬动大文明。这小小的食堂,以“一餐热饭”为切口,融养老、调解、发展、传承于一体,实现从“单一供给”到“多元共治”的跨越。它回应着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以文化浸润重塑乡风,为乡村振兴注入精神动力。目前,苏村乡正积极推广其成功经验,鼓励各村结合自身实际探索新路径,借“积分制”“双评议”让移风易俗从“政府推动”转向“群众主动”,并通过视频号、电视、网络等多渠道加强宣传,让文明新风深入人心。
孙家沟村的乡村大食堂,不仅解决了老人的吃饭问题,更让孝老爱亲、邻里互助、节俭向善的新风尚蔚然成风。正如该乡党委书记所说:“移风易俗不是靠说教,而是靠实实在在的民生温度。当群众在食堂里尝到幸福,在文化中找到乐趣,文明新风自会像山间清泉,浸润每一寸乡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