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琳娟和她的学雷锋志愿者“大家庭”

2025-08-13 10:21 来源: 焦作文明网

在2024年度全国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宣传推选活动中,焦作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会长许琳娟荣获“全国最美志愿者”称号。从最初12人的雷锋服务队,到如今拥有2000余人的学雷锋志愿者协会。许琳娟主持建设的雷锋精神文化基地,填补了河南省研究雷锋精神文化的空白;许琳娟建设的雷锋工程综合体系在全国开了先河。25年的时间里,许琳娟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雷锋精神,将点滴善举汇聚成爱的海洋,温暖着怀川大地。

初心如磐

学习雷锋精神始终如一

时间进入8月,许琳娟在日历上细致备注了每日工作安排:她将带领志愿者前往解放区焦作街社区、道清理社区,山阳区龙源湖社区、富康社区、李贵作村以及修武县平顶窑村、博爱县江岭村、武陟县南古村等地,走访老党员,了解他们的生活近况与实际困难,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8月1日下午,记者采访许琳娟时,她和志愿者刚从南古村走访归来。天气格外炎热,许琳娟的脸颊被晒得通红,衣衫也早已被汗水浸透。尽管她看起来难掩疲惫,脚步却依旧铿锵有力。

在雷锋精神文化基地,许琳娟向记者介绍基地情况。荣誉墙上,记者看到该协会获得的各种荣誉:全国三八红旗集体、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学雷锋示范点……面对这些荣誉,许琳娟坦言:“荣誉既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更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行的动力。”

荣誉无声,其背后是许琳娟对雷锋精神持之以恒的践行,而这一切与她的家庭有关系。

1958年,许琳娟出生在一个红色家庭,优良的家风给了许琳娟丰厚的精神滋养,父辈们的革命故事深深地烙在她的心里,让许琳娟从小就立下志向,要向父辈那样爱党、爱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许琳娟的母亲心地善良、乐善好施,有邻里前来寻求帮助,母亲总是很热心。许琳娟说,上世纪60年代,家里有了一台缝纫机,街坊邻居谁家要做衣服、补衣服都会找上门,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许琳娟心中也早早种下了善良和助人的种子。

在许琳娟的成长过程中,雷锋的故事如同一束光照进了她的心灵,让她从小就将雷锋视为崇拜的对象、学习的榜样。

在具备一定能力之后,许琳娟慢慢开始将雷锋精神付诸于行动:遇到困难的人,她会用自己的工资购置物品贴补对方;邻居、同事家的孩子没有人照看,她就把孩子们集中在自己家里辅导他们学习,到了饭点还不见大人来接,还会管饭;家属院里的下水道被水泡塌了,她就买来水泥、砖等材料,亲自进到下水道中将其砌好复原……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许琳娟践行雷锋精神的脚步越走越有力量。

随着好事越做越多,身边参与的人也渐渐多了,许琳娟就想着把热心公益的人聚在一起,成立一支学雷锋的队伍。说干就干,2000年,一支由12人组成的焦作市雷锋服务队正式成立,许琳娟担任队长。

这12个人来自不同的行业,有工人、教师、个体经营者等,但她们都有一颗炽热的爱心,就这样,在许琳娟的带领下,大家开始有组织地进行社会志愿服务。

服务队成立后,队员们利用空闲时间为孤寡老人打扫房间、购买生活用品,辅导困难家庭的孩子学习,参与社区环境整治。虽然做的都是一些小事,但每一件事都饱含大家的真心与热情。

每一次活动,许琳娟都是走在最前面,哪里有需要,她就和队员们出现在哪里。慢慢地,这支雷锋服务队的名声在社区里传开了,越来越多的居民知道有这样一群热心人在默默地为大家服务,也有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支持她们的行动。

砥砺前行

打造雷锋精神宣传阵地

许琳娟长年带着大家学雷锋做好事,雷锋服务队的影响力逐渐扩大,参与的志愿者也越来越多,服务内容和范围也不断拓展。为了让志愿服务更加规范化、专业化,2016年8月,许琳娟在市民政局注册了焦作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许琳娟任会长和法人。有了正式的“身份”后,许琳娟感到肩上的责任更重了,但她服务社会的心也更加坚定,开始全身心投入到协会的发展和建设中。

许琳娟深知,发扬雷锋精神不仅要通过实际行动,还要让更多的人了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价值。2016年年底,她大胆尝试,在我市建设了河南省唯一一家雷锋精神文化基地。

在文化基地建设过程中,许琳娟遇到了诸多困难。资金短缺是最大的问题,为了筹集建设资金,她四处奔走,向企业、社会组织和爱心人士寻求帮助。她的真诚和执着打动了许多人,大家纷纷伸出援手,为文化基地建设贡献力量。

文化基地建成后,许琳娟又积极组建雷锋讲师团队伍,先后培养了100多名专业讲师。她还亲自参与制作了100多个学雷锋课件,这些课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了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事迹以及新时代雷锋精神的内涵和实践等方面。为了让雷锋精神走向世界,许琳娟还组织专业人员将雷锋故事、雷锋日记、雷锋大事记等翻译成英文。

她还设立了雷锋精神文化研究专题课堂、新时代雷锋精神宣讲团培训、红色革命教育课堂等。每月组织开设雷锋精神文化研究学习班,目前已举办了51期;每季度组织雷锋精神文化研讨会,目前已举办了17期。同时,在解放区、博爱县寨豁乡的山区、各中小学校建立了6个儿童之家、16个红色成长营,积极开展雷锋精神宣讲活动。雷锋精神文化基地中的雷锋展览馆,先后接待了200多批次、2万余人的参观团,有力地宣传了雷锋精神,让更多的人受到了教育和鼓舞。

勇挑重担

让雷锋精神遍地开花

为了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参与志愿服务,许琳娟积极组织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在全市“美丽楼院”创建中,她带领志愿者走进我市一些老旧楼院,帮助打扫卫生、整理乱如蛛网的线路。其间,她不慎从梯子上摔落,导致腰部骨折。养伤期间,许琳娟还不忘志愿服务,在病床上指导志愿者代表开展走访活动、定期为贫困家庭送去生活物资和慰问金。在病床上养伤的近半年时间,许琳娟还设计出100多幅“美丽楼院”宣传画,为社会文明建设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许琳娟和志愿者的脚步不仅遍布我市大街小巷,更走进了周边山区,为村民们解决实际困难。中站区龙翔街道十二会村因地处山区严重缺水,村民们吃水全靠天,家家户户都靠水窖存水生活,一到旱天,吃水问题就成了村民们的头疼事。许琳娟在走访十二会村时了解到这一困境,立刻找来专业人员,为村子建设供水塔、敷设供水管道、安装大功率潜水泵,除了十二会村,附近的大家岭村、小家岭村的吃水问题也因此有了保障。

在博爱县寨豁乡江岭村,许琳娟建立焦作市学雷锋扶贫示范基地,并把江岭村作为帮扶点,组织志愿者帮助困难家庭修补房顶、建设水冲式卫生间和爱心洗浴间、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在志愿者的帮助下,江岭村村民的生活条件得到了改善。

2020年新冠疫情突发,许琳娟接到了参与抗疫防控的指令,面对风险她毫不犹豫,迅速组织200余名学雷锋志愿者,组成党员突击队和志愿者服务队,冲到了防疫最前线——焦作火车站。在许琳娟的带领下,志愿者在人员密集的火车站24小时不间断工作,在一南一北4个进、出站口连续工作3年;2021年7月,我省持续暴雨导致灾情,许琳娟得知消息后,立即带领220名志愿者奔赴受灾地区,搬沙袋加固河堤、排查隐患房屋,为保障群众生命安全贡献力量……

让雷锋精神在怀川大地上深深扎根、代代传承,20多年来,许琳娟的脚步没有停歇。

岁月印记着许琳娟无私奉献的点点滴滴,雷锋精神流淌在许琳娟的血液里,为人民服务刻在了许琳娟的骨髓里,红色信念坚定着许琳娟为人民服务的初心,学习雷锋、践行雷锋的事业、做新时代的雷锋使者,许琳娟一步一步坚定执着、步履铿锵。

小事微光,亦能汇聚成照亮时代的星河。

如今,焦作市学雷锋志愿者协会的公益版图不断拓展:10个学雷锋扶贫基地扎根基层,为贫困群众撑起希望之伞;20个雷锋公益项目落地山区,让清澈的甘露滋润干涸的土地;11片雷锋公益林绿意盎然,在怀川大地上播撒生态与精神的双重生机;20余支学雷锋团队活跃在城乡,2000余名志愿者的脚步踏遍需要温暖的角落。这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中国志愿组织标识单位”“河南省学雷锋优秀组织”等荣誉获得,更是雷锋精神在新时代落地生根的生动注脚。

在怀川大地上,正在处处传颂着党的好女儿——许琳娟的感人故事。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