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红马甲” 十年学雷锋

2025-03-06 10:20 来源: 许昌文明网

  3月5日,是“学雷锋纪念日”。当天,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多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受邀来到许昌市区腾飞花园,为居民义务理发、维修小家电,受到市民的欢迎。成立10年来,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认真践行雷锋精神,从三五人的小团队发展到3000多人,平时的服务项目包括扶贫助残、金秋助学、暖冬行动、爱心冰柜等等,传播了社会正能量,凝聚了向上向善力量。

  在郑州辞掉工作回家组建学雷锋团队

  “2015年之前,我在郑州工作,经常和一群爱心人士参加公益活动。受此影响,我辞掉工作,回到家乡许昌组建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刘冰介绍,她组建团队之初也就三五个人,目的就是为了弘扬雷锋精神。

  家住许昌市建安区陈曹乡孙拐村的残疾人孙文泰无儿无女,几乎没有经济收入。刘冰得知他的情况后,发动爱心人士为孙文泰购买了一辆崭新的轮椅和一台电视机,让他可以走出家门感受阳光。10年来,每逢过年过节,或“全国助残日”前夕,刘冰都会带着一群“红马甲”,为孙文泰送去米、面、油、衣服等生活必需品。

  2016年,家住许昌市建安区张潘镇后董村的董晓飞浑身烫伤,被爷爷送到市烧伤医院救治。许昌雷锋爱心社团了解情况后,在许昌市区春秋广场发起“救助烧伤男孩儿奉献爱心”募捐活动,筹集爱心款数万元,帮助这个困难家庭渡过了难关。

  随后,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还联合一家装修公司,为董晓飞家重修了房屋,添置了新家具、家电。

  “俺与刘冰无亲无故,在许昌雷锋爱心社团的帮助下,我们一家人过上了好日子,太感谢这群‘活雷锋’了。”董晓飞的爷爷董大江激动地说。

  一个人咋有66个“工作”群?

  “你们别笑我,我的微信里有66个公益活动工作群。”刘冰说,最初,她的工作群从一个到三五个,随着开展公益活动的增多,加入的爱心人士也越来越多。

  为便于管理和开展不同的公益活动,她把群分成了一群二群三群,团委群、妇联群等,志愿者队伍如今已经达到3000余人,志愿者涵盖了教师、医生、老板、律师、党政机关工作人员等。

  在这66个公益活动工作群中,有8个是“日行一善群”,由值班人员每天接受爱心人士自愿发的微信红包,红包有一两元、十元八元不等。对这些善款,刘冰和管理团队决定:这些“一点一滴”的善款全部用于受助人身上。

  爱心不分远近。这些年,许昌雷锋爱心社团除了每年组织开展帮扶四川大凉山困境儿童外,还积极参与了新乡暴雨灾害、河北涿州水灾、甘肃临夏地震灾区爱心物资捐赠活动,让许昌“雷锋”的影响越来越大。

  自2023年以来,在不同的节假日,他们还精心组织了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在许昌市区胖东来天使城、护城河码头、高速路口等游客密集的地方,设立志愿服务点,开展送水、推车、指路等志愿服务活动,让红马甲聚起了“许昌温度”。

  “许昌雷锋爱心社团做公益实实在在,资金公开透明,管理不分亲疏,非常值得信任。”许昌市慈善总会秘书长李津波说。

  让雷锋精神在许昌发扬光大

  除了参加正常的社会公益活动外,许昌雷锋爱心社团连续9年开展“金秋助学”活动,为138名大学生捐资近40万元;连续6年联合爱心商家设置爱心冰柜;利用“每日一善”爱心群,募集爱心物资近百万元;举办各类公益活动700余场。

  “爱心是一盏灯,照亮了别人也温暖了自己。”刘冰说,通过做公益活动,她不仅结交了许多富有爱心的朋友,生活得到充实,思想境界也有了进一步提升。

  “我希望每个城市都建立一个雷锋社团,把雷锋的精神发扬光大,把温暖和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她说。

  2020年,许昌雷锋爱心社团捧回了志愿组织的最高奖项——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全国最佳志愿服务组织荣誉称号。刘冰本人也荣登“中国好人榜”,他们团队还有一些志愿者也因为学雷锋做好事受到省、市、区有关部门的表彰。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