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克时艰勇担当 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同心携手战疫情

2022-05-11 09:10 来源: 河南文明网

  5月4日,河南省乡村振兴局在接到郑州市发布的第73号通告后,立即在单位微信工作群中发出倡议,呼吁大家落实“双报到”制度,积极加入社区疫情防控工作一线。连日来,省乡村振兴局党员干部职工响应号召,积极投身社区疫情防控一线,穿上红马甲、戴上红袖标,倾力参与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担当。


  守护家园 尽一份微薄之力

  “身为一名拥有40年党龄的老党员,这个时候肯定要冲在前面。”说话的是河南省乡村振兴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高贵友,也是一名党员志愿者。5月4日,他作为志愿服务倡议者之一立即向社区报备,表达了自己参加社区抗疫一线的强烈意愿。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高贵友说,社区给他分配的任务是为居民答疑解惑,也就是在社区接热线电话,讲解防疫政策,例如怎么转码、开展流调溯源信息登记统计等。做了志愿者后高贵友才真正体会到这“最后一公里”有多不容易。他说,“社区人”也是逆行者,当我们可以在家躲避病毒时,他们确要直面疫情,奋战一线,披星戴月往返在社区和居民楼院间,不分昼夜坚守在卡点防控一线,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地重复着信息采集、封闭管理、小区值守、核酸检测、物品运送、重点区域喷洒消杀等工作,引导居民做好自我防护,宣传防疫知识等。一天下来连喝口水的机会都没有,累了困了沙发当床。

  “我也要为小区做点事,也算是为疫情防控出一点力。我所做的这点小事,也是我一名党员干部应该做的,比起社区工作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艰辛付出,算不了啥。”高贵友说,世界上最珍贵的东西不是金钱、财富和地位,而是一种精神、一种信念、一种信仰、一种力量。人生中的幸福不是来自轻而易举的获得与索取,而是平凡中的真诚与奉献,能够帮助有需要的人感到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志愿服务 转变的是角色不变的是初心

  奉献自己,服务他人。王建杰在别人眼里也是一个闲不住的人,一直坚持走在志愿者服务道路上,无论是疫情防疫还是无偿献血、捐款捐物、“7.20”抗洪救灾,哪都有他的身影。在接到局机关发出倡议之前,王建杰在第一时间已主动完成社区报到,加入了志愿服务的队伍。

  5月4日早上7点,王建杰来到小区物业,帮助开展核酸检测的前期准备工作。为顺利完成采样工作,王建杰和其他志愿者们一起,从布置场地、秩序维护,再到扫码登记、宣传指引,他每天奋战在社区抗疫一线,力所能及的为社区防疫工作添砖加瓦,为邻居们的健康安全保驾护航。

  作为志愿者不只是简单的帮,在志愿服务工作中,还要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有一次,王建杰在录入信息时,发现一位80多岁的老人扫描身份证后,显示的名字和年龄均有错误,他立刻帮助老人下载软件,并将二维码保存至相册,方便老人下次直接使用。

  “通过这件事,我更加留意核对居民信息,每次扫描身份证都会再核对一次。每天几百人做核酸监测,这要是不仔细看也就过去了,但登记错误的居民会很麻烦。” 王建杰说,发现问题后,他也将这个情况及时反映给社区,提醒其他志愿者注意,减少了医务工作者及居民不必要的麻烦。


  意犹未尽 志愿服务不打烊

  “党有号召,我有行动”,卢静静作为省乡村振兴局的年轻干部,积极响应号召,严格按照社区统一安排,风雨无阻,积极协助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做好封闭管理、卡口值守、核酸检测、消毒消杀、文明引导等工作。

  按照社区统一安排,“第一天我只做了固定遮阳伞的准备工作,很快就让回去了,晚上躺在床上怎么也睡不着,觉得意犹未尽,有点失落。”卢静静说。

  卢静静告诉记者,第二天,她又到社区接受了分配的防控工作任务后,就向找到了组织一样高兴。虽然在之后连续几天在社区风雨无阻参加志愿服务时间并不长,但感觉很充实,能够穿上红马甲,协助居民进行核酸检测,充实了社区防疫工作力量,能为疫情防控出一份力,有一种前所未有的幸福感,深深的感到在志愿服务中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携手并肩战疫情

  据了解,省乡村振兴局把落实疫情防控要求、做好疫情防防控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和首要责任,严格落实党员“双报到”制度,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即时向居住地社区报到,默默在后方为抗击疫情贡献着力量,以自己的行动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阐释着新时代文明实践的磅礴力量。截至目前,省乡村振兴局近40名志愿者下沉34个社区,开展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同时,省乡村振兴局还为社区疫情防控一线值守人员捐助矿泉水、方便面、面包、火腿肠等爱心物资,用实际行动,践行为民初心,助力疫情防控工作,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与责任担当。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