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营:放下锄头捡起书 徜徉书海照后人

2023-04-20 09:27 来源: 平顶山文明网

  “我因热爱读书丰富了自己的人生,因勤奋学习传承了良好家风,我这辈子只想把读书、写作和分享一直坚持下去,用读书学习服务社会、带动他人。”在接受《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采访时,平顶山湛河区曹镇乡银王村75岁老党员王营说。

  阅读伴生活

  王营的父亲是新中国成立前就参加教育工作的老教师。受父亲影响,王营自幼就喜欢看书,文学名著、人物传记、历史典籍、诗词歌赋、廉政文化等书籍他都有涉猎。1965年,王营从平顶山一中毕业后回村务农,但他仍然坚持读书、看报、听广播,大半辈子都是放下锄头就捡起书。几十年来,王营每天坚持读书看报、笔耕不辍。

  一进到王营家客厅,就能看到墙上挂满的字画。王营家的房屋、家具都很破旧,但是客厅靠墙立着的大书柜却很现代,里面整齐地摆放着2000多本书,包含《资治通鉴》《全唐诗》《中华大字典》《辞源》《中国共产党简史》《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等,书柜下放着他写的读书笔记和著作。王营有订阅报刊的习惯,近几年,他每年都订阅《生命时报》《平顶山日报》《党史博览》等10多种报刊。

  2019年“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上线后,王营当即就把老年机换成智能手机,开始在别人的帮助指导下进行线上学习。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他第一时间主动学、坚持学,截至目前,他所做的学习笔记就有20本近7万字。“‘学习强国’上的内容既丰富又正能量,这能让我静下心来了解一些观点,从而认清形势、把握政策,提高党性修养,丰富知识储备。我经常从‘学习强国’平台上学习党史,把其中的精华和感悟发到朋友圈。”王营说。

  耕读传家久

  王营的两个儿子从小在良好家风的熏陶下,再加上王营的耐心辅导,上世纪90年代初,他俩都相继考上了大学。如今,王营的两个儿子均事业有成,一个是一家大型企业的技术骨干,一个是一家三甲医院的主任医师。两个儿子经常给王营买书看,还给他购置了电脑,方便他阅读。“示范好过要求。从我记事起,爸爸不是下地干活就是读书看报,并且笔不离手。感谢热爱读书学习的父亲,把我领进了知识的海洋。”王营的小儿子王延阔说。

  王营根据自己的治家之道和育儿经验,写出了《怎样教育孩子走上成功之路》和《正确对待幼教,争做杰出家长》两篇文章,供村民们借鉴。因为王营常年坚持阅读、写作,多所小学还邀请他做校外辅导员。2019年,湛河区工关委特聘王营为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委员。几年来,王营仅为银王小学就捐赠图书300多本。

  “对农民来说,最缺乏的就是知识和文明意识,正因为此,我才更需要把知识和文明传播出去。”正是基于这种想法,2010年,王营自掏腰包,在村里建了4块黑板,无论酷暑严寒,每半月出一次板报。时事政治、廉政文化、孝道文化、气象信息、卫生与健康知识及村上的好人好事,都是他出过的板报内容。75岁的王营患有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行走时需拄拐杖,但他出板报却从没有间断过。

  诗书照后人

  有了一定的知识积累和储备,王营就有了写作的底气与自信。2006年,王营被上级派往银王村的大学生村干部扶贫济困、造福乡里的事迹所感动,花了近两年时间写成10多万字的报告文学《希望田野上的追梦人》。也正是从那时起,他萌发了边读书边写作的念头。

  起初是写读书笔记、辑录名人名言,后来写随笔、小说、诗歌之类的文章。16年来,他用稿纸写的读书笔记、人生感悟以及辑录下来的名言警句达160多本、1000多万字,摞起来有近2米高,光笔芯就用了1000余根。王营把这些内容分类编册,其中《怎样做好幼儿家长》上下2集、《知识博览·生活拾零》16册、《金玉良言·名人警句荟萃》11册、《人生百科宝典》6册、《老农偶感录》4册……

  “人老了之后,总要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大部分人会留下钱财,而我却想给子孙留下一些读书的习惯和做人的经验,这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最丰厚的财产。”王营写道。

  2018年7月,王营被评为第二十八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十大读书人物”。同年,被评为河南省“百姓学习之星”。很多人慕名前来取经,有不少年轻人还和他成了忘年交。面对荣誉,王营坦然地说:“荣誉只是证明我的努力得到了大家认可。其实,热爱阅读、用心阅读的人有很多。”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