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花开 香远怀川 写在焦作市领授“全国文明城市”匾牌之际

2020-11-23 15:07 来源: 焦作文明网

  2020年11月20日,这是一个值得所有焦作人自豪、欣喜且铭记的日子。

  这一天,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市委书记王小平参加表彰大会并代表我市领授“全国文明城市”匾牌。焦作,从此多了一张亮丽且含金量最高的名片!

  从11月10日上午中央文明办公布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入选城市名单,焦作赫然在列那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开始,焦作干部群众的朋友圈就被这条消息刷爆了。举市尽欢,全城沸腾!

  全国文明城市是我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目前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价值的城市品牌。

  三年艰苦创建,三年奋勇拼搏,我市广大干部群众以“说了算,定了干,再大困难也不变”的坚定执着,终于啃下了这块最硬的“骨头”,拿下了这张最亮的名片。

  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的不懈追求,也承载着全体市民的共同期盼和愿望。回望三年来的文明城市创建之路,焦作人自信满满:焦作,正在成为让本地人自豪、让外地人羡慕的城市!

  三年来,我们上下同心,目标同向,干群同力

  如今的焦作,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干净整洁的街道、秩序井然的交通、文明礼让的车辆、和谐友爱的居民、贴心服务的志愿者……

  一幅幅美好和谐的景象,彰显着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成果,印证着百姓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

  在这场文明城市的“大考”中,焦作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每个变化每一项进步,都离不开全体焦作人的努力。

  三年多来,市领导牢牢扛起主体责任。我市成立了以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长的指挥部,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指挥长兼办公室主任,其他市级领导任副指挥长,强力推进文明创建。我市强化政策支撑,出台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方案、百城建设提质工程实施方案、城建“1+N”政策体系等,打出系列“组合拳”。严格督导考核。将创建工作纳入县区、及市直部门考核体系,在媒体设立红黑榜、实施白黄红三色督导,坚持“红蓝旗”制度,2017年-2020年共计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3亿元,2020年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仍列支1亿元用于文明城市创建。解决问题在一线。定期开展“晨检夜查”,坚持每周召开创建工作例会或调研会,书记、市长轮流主持。实行常委包片、副市长包线工作机制。分包市领导每周到创建一线督导工作、发现问题、解决难题。建立帮扶机制。实行市级领导分包街道、区级领导分包社区(城中村)、市(区)直单位分包老旧楼院制度,对全市39个街道(乡镇)、100个社区(城中村)、322个老旧楼院进行分包帮扶。

  因为秉承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惠及群众”的创建理念,我市的文明创建得到了最广泛的市民支持。我市通过开展“六比四评”“三包三化”、老旧楼院整治、农村六项工程等载体活动,探索建立“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和党群360工作法,形成了全面发动、全城联动、全民行动、城乡互动的浓厚创建氛围。在全力冲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时刻,百万市民身体力行,共赴“文明之约”,形成了“文明创建人人有责、文明创建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

  三年来,我们从未止步,突出精致,提升品质

  三年来,我市文明创建的步伐从未停歇。用一项项创文行动,推动城市不断蜕变。

  近几年,我市着眼城市扩容提质,在中心城区推进城建三年改造提升行动,实施城建十大基础设施项目,火车站南广场建成投用,南水北调两个配套水厂通水,东海大道、南水北调纪念馆和第一楼等项目扎实推进。同时,坚持文明城市创建向六县(市)延伸,形成了全域创建的浓厚氛围。

  我市坚持以水润城。本着治城先治水的理念,实施河道生态治理,建成一批县域环城水系、湿地公园等项目,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半城青山半城水”的美好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坚持以绿荫城。实施老城街头绿地和游园三年建设计划,在市区已新建游园绿地22个,累计完成森林抚育约13333公顷,新增绿地面积52.3万平方米,森林覆盖率达到32%,今年还将在城区建成100个口袋公园。真正实现群众出行“三百米见绿、五百米见园”。坚持以“文”化城。围绕打造“世界太极城、中原养生地”,挖掘太极、山水、四大怀药等特色文化元素,建设了太极小镇、云台古镇、绞胎瓷小镇、老家莫沟等一批文化品牌和项目。“一赛一节”、焦作首届院(校)地科技合作洽谈会暨招才引智大会成功举办。坚持以业兴城。按照“筑巢引凤”思路,壮大理工大科技园等科技创新平台,搭建智慧金融服务平台,强力实施大企业集团和“头雁企业”培育,全省“三大改造”观摩推进会在我市召开。这几年,我市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成功入选国家清洁取暖试点城市,顺利通过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验收,城市首位度和影响力明显增强,6县(市)县城框架逐步拉大、环境逐步改善、品质逐步提升,“精致”“品质”已经成为焦作的新亮点、新名片。

  2017年,我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2018年以全省第一、全国第15名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测评;2019年以全省第一、全国第14名的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年度测评。《河南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9年)》显示,我市城市宜居和获得感指数均居全省第一。

  三年来,我们攻坚克难,补齐短板,表里兼备

  为让百姓生活更方便、舒心、美好,全市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努力,以补齐短板为根本,着力深化“四项治理”,开展了一系列持之有效的整治措施治乱、治脏、治差,全力打造和谐宜居的城市环境:

  抓市容卫生“治脏”。借鉴郑州经验在市区道路全面实行“路长制”,全面落实门前“五包”,全面启动实施智能化垃圾分类处理,每周开展全城清洁行动,实施主次干道维修、背街小巷整治、六小门店治理。

  抓生态环境“治污”。强力整治“垃圾围城、堆料围城、冶炼围城、废品围城、涂装围城”。铁腕开展焦作北部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完成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近1700公顷,昔日满目疮痍的“北山”重新焕发了生机活力。全面完成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城市黑臭水体全面消除。

  抓交通秩序“治乱”。在全省率先开展“礼让斑马线、文明我点赞”和文明交通“五要十不”活动,整治交通陋习,引导文明出行,中央电视台以《河南焦作平安回家路》为题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文明礼让斑马线,悄然间成为焦作的一张新名片。

  抓公共服务“治差”。开展“文明服务我出彩、群众满意在窗口”活动,加强政务大厅、医院、车站、商场超市等管理,树立了窗口行业良好形象。

  实施老旧小区改造。在坚持常委分包片(区)、副市长包线的基础上,实行30名市级领导分包39个街道,区级领导分包社区(城中村)、356个市(区)直单位分包311个老旧楼院制度。两年来,总投资15.08亿元,涉及90054户的859个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加速推进,通过持续开展“支部联支部、党员进社区”“市直单位帮扶老旧楼院等活动,许多老旧小区、楼院实现美丽蝶变,百姓的居住幸福指数节节高。解放区“334楼院协商治理模式”被评为全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山阳区的党群360工作法受到民政部充分肯定。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六项”工程提升乡村颜值。实施文化工程,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科技网络村村通工程”等基层网络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实施环境工程,在全市开展以“清垃圾、治污水、该厕所、整村容”为重点的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全市农村基本达到“全域净、一眼净”标准。实施德育工程,在各行政村显著位置设立善行义举榜和好人榜,集中展示各行各业评选出来的典型事迹,用身边好人教育群众。实施家风工程,把传承好家风家训作为民风涵育的基础工程,建立何瑭家风家训教育基地,引导广大农民群众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以良好的家风带动乡风民风。实施反哺工程,组织市直机关文明单位走进农村,开展结对帮扶志愿服务活动。修武县云上院子等精品民宿被业内赞为“南有莫干山、北有云台山”,温县的陈家沟被评为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实施创评工程,扎实开展美丽乡村、文明村镇,“好媳妇、好婆婆、好妯娌”评选活动,成立“一约四会”等村民自治组织,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倡导乡风文明新风尚。

  如今的焦作,市民更懂文明的内涵。三年来,我市坚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文明创建之基。漫步我市的大街小巷、公园社区,各具特色的公益广告赏心悦目,形式多样的教育实践活动如火如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犹如春风化雨,正潜移默化地引领社会新风尚。“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成为焦作人的新风尚。全市近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市乡间,传递着真善美的正能量,成为文明创建的主力军。

  三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先进典型选树宣传力度,广泛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美德少年等评选活动,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把创建的过程作为引导人、教育人、凝聚人的过程,通过一系列倡导文明的市民活动不断深化市民教育。

  文明创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创“牌”难,守“牌”更难。今后,我们将珍视来之不易的创建成果,进一步健全完善常态长效创建机制,行走在常态长效巩固提升的文明路上,开创文明焦作更加美好的明天。(记者 董柏生 孙 军)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