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滋养 周口焕新
2025-11-18 07:58 来源: 周口文明网

居民乐享“推窗见绿 出门见园”美好生活(资料图片)。
清晨,周口中心城区文明路与七一路交叉口东侧的文明社区渐渐苏醒。晨练的老人悠闲地走在干净的小区道路上,早起的临街商铺经营者正在整理货品,准备迎接一天的顾客。
这个曾经被老住户李凤仙因年久失修、私搭乱建严重而嫌弃离开的老旧小区,如今已成为周口文明城市创建的典范社区。“现在小区‘合四为一’,停车方便了,楼房加固了,安全隐患消除了。”在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吸引下,李凤仙和许多老邻居纷纷选择回迁,因为居住在这里交通更便利、生活更舒心。
文明社区的蝶变,是周口中心城区文明城市创建成果的一个缩影。一条条老街小巷的嬗变,折射一座城的文明追求:从“文明路”名副其实的转变,到“道德名城、魅力周口”的绽放;从2021年1月荣获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称号,到2025年5月捧回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奖牌,实现“首创首成”……周口人用五年时光书写出一段新的城市文明建设史,三川儿女用行动演绎出一首催人奋进的和美生活变迁曲。
人民至上 老街新生
地处老城区的文明路,是周口中心城区的一条老街。曾经的它,名不副实——路边建筑无规划,摊位乱放少管理,谁都嫌弃。经过周口各界十几年的接续奋斗,加之5年间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持续洗礼,文明路早已摘下“不文明”的帽子,成为集中展示周口“创文”成果的窗口之一。
沿文明北路北行,能到达国槐街。这条又窄又短的背街小巷如今成了唤醒老周口人儿时记忆的“网红打卡地”。“经过长时间的‘创文’督导和宣讲,现在经营人员的素质提高不少,这条老街文明气息满满、‘烟火味’十足。”川汇区七一路街道城管中队执法队员王文杰亲眼见证了这条老街的华丽变迁。
为达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标准,同时保障老街巷的“烟火味”不散,我市将中心城区划分为8批72个“创文”片区,先后对1800条背街小巷及胡同进行提质改造。川汇区七一路街道城管中队专门在国槐街上设立便民服务点,保留早市,对摊位摆放、垃圾处理等作出规定,对入驻商贩进行“点对点”服务,精准化、精细化管理。
小区更新 普惠乡邻
“以前,开一些证明要去辖区派出所,跑很远不说,有时还不能及时办好。现在在社区警务室就可以办理,很方便。”谈起现在“购物家门口,办事在转角”的便捷生活,文明社区居民无不竖起大拇指。
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的工作目标提出后,周口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创建为统领,创新实行 “街区、社区、小区”三区融合片区化改造,集中对中心城区“楼旧、人密、事稠”的典型老旧小区进行提质更新。围绕居民衣食住行量身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以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消费和品质消费为目标,让党建、民政、养老、社保、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资源、政务服务平台“入圈”。在实现路平、灯明、水畅、管理规范、环境整洁、市容美观的前提下,还让社区居民在家门口享受“一站式”高效服务,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真正做到惠及一方群众。五年间,仅川汇区就有505个老旧小区实现蝶变新生,11处积水顽疾得到根治,25条背街小巷蜕变为“精品文化街”。
贴心服务 便捷高效
周口市行政服务中心、高铁站、汽车站等服务窗口,作为联系人民群众的第一线,积极响应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号召,多措并举把服务窗口打造成展示周口文明形象的最美名片。
走进周口市行政服务中心,一眼就看到学雷锋志愿服务站,这里有免费为市民提供的轮椅、老花镜、医疗箱等便民物品。各办事窗口和自助服务区,身着红马甲的志愿者正在帮助办事群众免费复印资料,引导他们安静有序地保持安全距离排队等候。五年间,周口市行政服务中心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第一要务,致力于“审批不见面、办事不找人”的政务服务目标,持续推进“一网通办”前提条件下“最多跑一次”改革,全面推行“首问负责”“一次性告知”“容缺受理”等工作机制,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成立“帮办代办专班”和“万人助万企”青年志愿者服务队,为企业和群众提供帮办代办服务,全力助企纾困解难,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川汇义警”护学岗志愿服务队在上下学高峰期间开展平安护学活动;周口市大铁牛巾帼志愿者联合会会长孙彩云长期从事社会公益工作,她把文明路市民驿站和五一文化广场市民驿站当成了自己的家……发动基层群众、凝聚社会共识,是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周口市始终坚持从基础入手,注重全民参与。五年间,周口市持续开展“创建文明城·志愿者在行动”志愿服务活动,设立文明执勤岗869个,通过发放《周口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宣传手册等方式营造“创文”氛围,引导大家积极参与创建,争当城市的文明使者;常态化开展“小手拉大手·文明永相伴”“小手拉大手·幸福上学路”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培养学生的文明出行意识,带动家长践行文明理念。
五年来,周口市坚持把文明创建与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相结合、与城市规划建设相结合,提档升级五一路特色商业街区和荷花渡商业街区,更新改造关帝庙历史街区、南寨历史文化街区;新建游园100多个,完成47处主要道路交叉口渠化改造,新增绿地面积200多万平方米;持续对沙颍河城区段两岸的滨河公园等大型公园、广场实施精致化提升、精细化管护,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休闲、娱乐、消费的好去处。
“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的取得不是终点,而是起点。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贵在常态长效,而常态长效也是广大群众的殷切期盼。面对“全国文明城市”这份沉甸甸的荣誉,周口市按照市委书记黄玉国在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要准确把握精神文明建设的内核,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等新要求,更新下发了《推动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常态长效的实施方案》,持续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薄弱环节,建立健全常态长效机制,创新推出 “十个专项行动” ,把在精神文明创建过程中采取的惠民、利民举措固化下来,不断更新城市面貌、提升城市品位,让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