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一场“银发”与“橙衣”的温暖相遇

2025-11-13 10:05 来源: 信阳文明网

凌晨3点半,当大多数人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位于信阳市新马路的浉河区爱心粥屋就已经灯火通明,忙活了起来。

志愿者们分工协作,蒸馒头、熬粥、洗菜、切菜、炒菜,有条不紊,忙忙活活一直到了5点多——饭熟、菜香,粥屋按时开饭。今天的爱心早餐除了小菜、粥和馒头,还有素炒萝卜丝和青椒肉丝。

这个季节的清晨,已经多了几分寒意,早早就开始要忙活的环卫师傅们陆续来到小店,捧着热气腾腾的粥,再来点小炒,让大家伙既暖身,又暖心。环卫工人王霞几乎天天都会来这里吃上一口热腾腾的早餐,在她眼中这里的早餐品种丰富、营养美味。同样对口味赞不绝口的还有环卫工人张永刚,他说这里的饭菜不仅味道可口,银发志愿者们也很热情,对环卫工人们来说,工作前能吃上这样一顿免费的餐食,很暖心。

信阳市浉河区爱心粥屋自2016年10月13日成立以来,平均每天都为80-100位早起的劳动者提供早餐。就是这样一间每天披着朝霞,散发“人间烟火”的爱心粥屋,背后的志愿者却大多是一群热心的“银发”志愿者。他们中,既有医院和企事业单位的退休职工,也有退休干部,大伙凭着“老了也能干事”的心气,成了这条街上最暖心的风景。

现如今,长期为爱心粥屋提供服务的29名银发志愿者中,年纪最小的60岁,最大的68岁,他们中,有的人志愿服务时长已经超过了1万小时。九年来,春夏秋冬、寒来暑往,这些可爱的银龄志愿者们都会早早来到粥屋,精心制作美味早餐,从不间断。

说起爱心粥屋的成立,志愿者们表示,环卫师傅们是为城市服务的关键群体,承担着美化环境的重要职责,他们往往需要在天不亮的时候就上岗工作。为了让这些“城市美容师”能在清晨享受到一顿热乎早饭,志愿者群体自发成立了免费爱心粥屋,希望能传递社会对他们的温暖与关怀。

今年67岁的李杰,是爱心粥屋志愿者中的“老面孔”了。说起与爱心粥屋结缘,李杰坦言,也是一次偶然的机遇:“当时是和朋友一起在玩的过程中遇见了这支志愿者队伍。退休后,社区、单位都非常关心我们老年人的生活,所以我也总想着可以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帮助更多人。到爱心粥屋来,能为环卫工人奉碗热粥,我心里非常高兴。”

志愿者时新国也十分体谅环卫工人的辛苦。他想着,工人们每天两三点就要起来给城市打扫卫生,自己是不是也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他想着,趁自己还能干得动,在身体好的情况下,能干几年是几年,为社会尽些绵薄之力。

需要为这么多环卫工人每天提供新鲜营养的早餐,一天下来,爱心粥屋的伙食费用大概就需要500多元。建成之初,粥屋米桶的“大头”主要依靠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的3000多名志愿者捐赠。但9年来,随着影响力越来越大,很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主动找到粥屋提供捐赠,不少人每月都会固定捐出200元,还有的爱心人士隔三岔五都会送来米面油等物品,为粥屋出一份力。

信阳市浉河区政府和区总工会除了解决粥屋的房租费用外,还每年固定拨款1万元,让志愿者更有精力和信心做好公益事业。信阳市公益志愿者协会党支部书记、“中国好人上榜人物”马军介绍说:“浉河区爱心粥屋运营9年来,银龄志愿者一直是核心力量,占比达到了 75% 以上。很多老年志愿者风雨无阻坚守了好几年。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老有所为、老有所乐’,也为社会传递了满满的正能量,是我们所有人学习的榜样。”

粥屋的银龄志愿者们用自己最朴实的善意,在每一个清晨,温暖着这些可爱的“城市美容师”。在老人们眼中,环卫工人的一个笑容,一句问候,一声感谢,顷刻间就能化解疲惫,留下的只有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快乐。

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

每个人都了不起!

你的样子,是俯身灶台点燃的烟火人间;

你的样子,是霜鬓不掩传递的清晨微光。

你的样子带给我们温暖和力量!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