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起幸福“夕阳红” ——周口市川汇区全力打造家门口的“养老服务圈”
2025-11-06 08:53 来源: 周口文明网

一康养中心医生为入住老人量血压。

一康养中心厨师精心为老人准备餐食。

富民社区幸福食堂组织老人举行茶话会。
养老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8月,周口市川汇区常住人口为56.31万人,其中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0.76万人,占比19.11%,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近年来, 面对老年人口的增长和养老需求的日益突出,川汇区把养老服务作为重要民生实事来抓,多措并举、持续发力,通过扩供给、优结构、提品质、增活力,加快构建以居家养老为基础、以社区养老为依托、以机构养老为补充、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让“老有颐养”从美好愿景一步步变为现实图景。
扩供给:构建全域覆盖的服务网络
近日的一个清晨,在周口市老年护理院,几位老人正慢悠悠地散步。活动室里,老人围坐在一起打扑克、下象棋,笑声不断。80多岁的谷老太一边出牌一边说:“我和老伴儿都住在这儿,吃得好、住得舒服,还有护工照看。”
这样温馨的养老场景,在川汇区越来越普遍。近年来,该区结合实际,围绕补齐设施短板、提升服务质量等方面,统筹推进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建设,努力实现养老服务“出门可及、就近可享”。
打造区级养老服务枢纽。川汇区重点建设的中心敬老院项目总投资2190万元,占地约13亩,建筑面积6418平方米,规划床位150张,并配套综合服务楼、餐厅等设施。目前,该项目建设任务已完成,正在办理竣工验收手续,即将投入使用,可有效满足全区特困老人照护需求。
建强街道养老服务阵地。川汇区已建成9家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有力夯实基层养老服务根基。“在这里,既能和老邻居相伴,又不用离开熟悉的生活圈,一日三餐荤素搭配、营养可口,价格也实惠。”住在小桥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的张大爷满意地说。
织密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川汇区通过盘活社区闲置资产等方式,建设55所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把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这些“小而全”的服务中心,已成为老年人日常活动、交流情感、获得照护的“幸福驿站”。
优结构:提供精准多元的贴心服务
每天中午,富民社区惠民大食堂里饭菜飘香,宫保鸡丁、番茄炒鸡蛋、木须肉等菜品整齐摆放,并搭配热腾腾的主食。老人花9.9元就能享受一顿营养可口的午餐。80岁以上高龄老人和独居老人可免费就餐,行动不便者还可享受免费送餐上门服务。
惠民大食堂是川汇区优化养老服务供给的一个缩影。在满足基本养老服务需求的基础上,该区持续优化服务供给,推动养老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提供差异化、精准化服务。
兜底保障有力度。对特困老人,川汇区坚持“应养尽养”,确保有意愿者全部享受免费供养。全面落实高龄津贴、救助供养政策,做到“应救尽救”。建立定期探访机制,由社区网格员、志愿者、社工组成关爱队伍,构建起“日常有联络、急时有响应、难时有帮扶”的服务网络,切实守护特困老人居家安全。
居家服务有温度。川汇区着力打造“15分钟养老服务圈”,积极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荷花路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作为“公建民营”机构,由安泰养老集团运营,创新“以大带小”模式,依托中央厨房向周边社区延伸助餐服务,并提供助浴、助行、文化娱乐等服务。各社区通过盘活存量资产,因地制宜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社区食堂等便民设施,织密便民服务网。
医养结合有深度。川汇区积极推动养老服务机构与医疗机构协作,已有9家养老服务机构联合医院开通老年人就医“绿色通道”。鼓励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转型或增设养老床位,开展安宁疗护等服务。目前,全区已有2家医疗机构拓展养老服务功能,实现“医”与“养”深度融合,满足老年人健康养老需求。
环境改造有精度。川汇区聚焦老年人实际需求,积极实施家庭适老化改造项目,采取“政府补贴、一户一策”的方式,围绕如厕洗澡安全、室内行走便利、居家环境改善等关键环节,为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量身定制个性化改造方案。截至目前,全区累计完成家庭适老化改造280户。
提品质:打造规范安心的服务体系
“手腕再抬高一点儿,对,慢慢来……”在周口市老年护理院,专业讲师认真指导学员进行护理实操。“这样的培训每周都有,可帮助我们持续提升专业技能。”学员小李说。
服务质量是养老事业的生命线。川汇区在实现养老服务网络全域覆盖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服务品质的全面提升,通过标准化建设、专业化支撑和综合化监管,全力打造让老人安心、家属放心的“川汇养老”服务品牌。
标准引领促规范。川汇区坚持以标准化建设提升养老服务品质,参照国家和行业标准,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覆盖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精神慰藉、安全管理等服务环节的区级养老服务标准体系。规范合同管理,要求养老服务机构与服务对象签订统一服务协议,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
引培结合优服务。川汇区将人才队伍建设作为提升服务质量的关键抓手,持续开展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持证率和专业水平,落实培训补贴政策,“十四五”以来,累计培训363余人次。积极组建养老服务志愿者队伍,动员社会爱心人士参与为老服务,努力构建专业化与社会化协同推进的养老服务新格局。
严格监管保安全。区民政部门联合住建、市场监管、卫生健康、消防等部门建立健全养老服务综合监管机制,定期对消防安全、食品安全、卫生防疫等进行检查。全面推行信用管理制度,设立24小时服务热线,畅通群众投诉渠道,确保问题及时响应、妥善处置,切实筑牢养老服务安全防线。
增活力:创新多方协同的运行机制
“租金减免,水电气费用有优惠,这一系列利好政策确实减轻了我们的经营负担。”一位养老服务机构负责人直言,“仅水电气价格享受民用标准这一项,每年就能为我们节省3万元左右的运营成本。”
这样的政策红利,不断激发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的热情。川汇区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着力破解资金、场地、运营等瓶颈,为养老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创新机制,盘活资源。面对养老服务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川汇区将政府投资建设的养老设施委托给专业机构运营,既可保障公益属性,又能提升服务效率。目前,全区已有8家“公建民营”机构投入运营。
政策扶持,优化环境。川汇区通过减免租金、推动水电气等公用事业收费执行民用标准等举措,切实降低养老服务机构的运营成本。严格落实运营补贴政策,今年以来,累计发放补贴23万余元。进一步优化养老服务机构登记备案流程,积极营造支持养老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培育主体,激发活力。川汇区着力培育本地养老服务品牌,积极引进连锁养老服务机构,引入标准化管理理念和服务模式,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养老服务水平整体提升。目前,本地与外来养老服务机构协同发展,服务供给能力不断提升,市场活力持续释放。
通过系统破解资金、场地等要素难题,川汇区逐步构建起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养老服务新格局,为养老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未来,川汇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完善政策体系,激发各类主体参与养老服务的积极性,提升养老服务品质,推动养老服务工作再上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