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王海燕:一碗热面八年暖

2025-10-29 10:09 来源: 焦作文明网

10月22日清晨,武陟县文化路豫碗香烩面馆内已飘出阵阵面香,面馆经营者王海燕系着围裙站在灶台前忙碌。“今天是周三,得提前把汤熬好。”她转头叮嘱在身后择菜的父母,“杂面条多备两份,张师傅他们爱吃这个。”为何如此?原来从2017年冬天开始,王海燕便在每周三为环卫工人免费提供午餐,这一坚持就是八年。这位1983年出生在武陟县龙泉街道郭堤村的普通女性,用一碗碗热乎饭温暖了环卫工人的胃,更用八年坚守,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在这座小城传扬。

从“凉馒头”到“热午餐”:

一颗初心的萌芽

故事的起点,源于八年前那个让王海燕内心深受触动的冬日。

2017年冬天,武陟县气温骤降至零下五摄氏度。王海燕早起去面馆,路过街角时,看到一位环卫工阿姨缩着脖子,双手冻得通红,正从布袋里掏出凉馒头吃。“寒风中,阿姨啃馒头的样子,让我想起了自己的父母。”王海燕回忆,“如果我的父母大冷天吃不上热饭,我心里该多难受?”

自小在“助人为乐、乐善好施”的家风中长大,王海燕心里早已埋下一颗向善的种子。开面馆初期,政府的创业扶持政策、街坊邻居的常来常往,让“豫碗香”慢慢站稳了脚跟。“城市给予我创业的机会,我也该为城市做点实事。”她当天就把为环卫工人做点实事的想法告诉了父母,没想到母亲当即表示:“光让他们歇脚喝水不够,咱管他们午饭,让大家吃口热乎的!”

第二天,王海燕找到武陟县城市管理执法局环卫所,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时全县已有环卫工人免费早餐工程,但免费午餐还是空白。”环卫所所长回忆,“她进门就说‘想让环卫工吃顿热乎饭’,眼神特别真诚。”双方协商后,最终“豫碗香”挂牌“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每周三为60名环卫工人提供免费午餐。

八年如一日:

一家人的“爱心约定”

每周三的“豫碗香”,就启动了一条“爱心流水线”。天还没亮,王海燕和表弟就到店和面、吊高汤;父母负责择菜、切配。夏天母亲采摘的芝麻叶、冬天父亲腌制的萝卜干,都是环卫工人念叨的“家常味”。时间久了,一到寒暑假,王海燕的儿子也会系着小围裙帮忙端碗、擦桌。一家人齐心协力服务环卫工人的模样,成了面馆里最动人的风景。

为让环卫工人吃得舒心,王海燕费了不少心思:夏天熬绿豆汤解暑,冬天有暖胃驱寒的热粥;烩菜、烩面、杂面条、鸡蛋面轮换着来,季节到了还摆上西瓜、橘子。

八年过去,王海燕兑现了承诺:累计开展爱心活动280余次,提供免费午餐超21600人次,总价值逾10万元。

微光成炬:

爱心在小城传递

王海燕的故事被新华社、工人日报报道后,越来越多人循着面香而来,有些食客结账时总会多付些钱,说“这是给环卫工叔叔阿姨的爱心”。在她的带动下,武陟县越来越多的商家主动加入“爱心驿站”的队伍,有的提供免费饮水,有的提供休息场所,一股关爱环卫工人、传递社会温情的暖流,在这座小城里流淌。

2020年,王海燕获评“第三届焦作市道德模范”。领奖时,她朴实的话语打动了在场许多人:“我就是个开面馆的,不过是给需要的人端了碗热面。”台下,她父母笑得合不拢嘴,儿子举着“妈妈真棒”的牌子使劲晃。

一碗热面的温度,能暖一个胃;八年坚守的爱心,能暖一座城。王海燕用最朴素的行动证明:平凡人也能书写不凡,点滴善举终将汇聚成照亮城市的光。而那碗升腾着热气的面,还在继续温暖着武陟的街头巷尾。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