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居民自筹+网格助力,小亭子发挥大作用!
2025-10-27 11:09 来源: 洛阳文明网
10月23日,午间阳光微微驱散了些秋日的凉意。在洛阳市涧西区厂前一社区第二网格 13号街坊北院的便民舒心亭内,刚吃过午饭的居民们正围着聊天——退休教师王丽娟拎着保温杯讲家常,退休工人赵建国聊起菜市场的新鲜菜价,社区志愿者陈秀兰靠在长椅上消食儿,她的一句“这亭子挡风,饭后歇脚正合适”,道出了大伙的心声。

这方暖意融融的小天地,实则藏着基层治理的生动故事:由该小区35栋楼栋长王军自筹资金、网格全程助力建成的舒心亭,不仅解了居民“寒天难觅休闲处”的困扰,更成了邻里连心、议事解纷的“前沿阵地”。
故事要从几个月前说起。13号街坊北院第二网格长在日常巡查中,接连听到居民们的“抱怨”:“小区里没个歇脚的地方,老人想聊天、孩子想玩耍都没地儿去。”了解到居民对便民座椅和休闲亭的迫切需求后,网格长第一时间召集邻长、楼栋长召开“邻里议事会”,邀请居民代表、物业人员围坐一堂共商对策。两次协商下来,选址、设计方案都已敲定,却在建设经费上犯了难。
“钱我来出!” 第三次邻里议事会上,王军的一句话打破了僵局。王军在这里住了40多年,从小在街坊邻里的注视下长大,在他眼里,也早已把老邻居们当作家人。“家里要办事儿,我出点钱、尽点心,这不应该的吗?”王军的话里满是情分。
社区网格随即启动“网格微心愿”响应机制,为他的善举搭起“快车道”:网格员帮着跑审批手续,协调相关部门提供技术指导,党员志愿者全程参与施工监督;为了让亭子既实用又美观,网格专门联系专业设计师优化方案,确保与社区景观协调统一;联系施工团队时,还反复对比报价,帮着节省建设成本。

从规划设计到建成投用,仅用了两个月时间。“多亏了网格的支持,让我的想法变成了现实!”王军常站在亭子里,看着老人们下棋聊天、孩子们嬉笑追逐,眼里满是欣慰,“这种其乐融融的氛围,就是最好的回报。”
舒心亭启用后,社区没有让这份暖意“降温”,反而延伸服务触角,让小亭子发挥大作用:设立“舒心亭议事角”,定期组织邻里茶话会,收集居民的意见建议;安排网格员轮流值守,维护设施环境;联合社区文体团队在这里开展邻里故事会、朗诵比赛等活动。渐渐地,舒心亭成了邻里间化解矛盾的“调解站”——谁家因停车起了摩擦,谁对楼道杂物堆放有意见,大家都会自然围到亭中央的桌旁,你一言我一语耐心劝解,“远亲不如近邻”的实在话一出口,矛盾便在温和的叮嘱里化解。
这方小亭的故事,只是厂前一社区网格化治理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社区通过织密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建立“需求在网格发现、资源在网格整合、问题在网格解决”的闭环机制,已累计推动4个居民自治项目落地。
从王军自筹资金建舒心亭,到网格多方联动破难题,再到居民主动参与社区事务,“1+2+N”网格治理模式下,“N”的能量被不断激活,不仅实现了“小网格”撬动“大治理”,更用“微实事”凝聚了“大民心”,为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写下生动的基层注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