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太昊陵古树名木群 绿色“活化石”传唱淮阳古老歌谣

2025-10-27 11:06 来源: 周口文明网

  古树“柏抱檀”。

  太昊陵中轴线两侧的古树。

  千年沧桑的历史见证者

  在历史文化瑰宝之地淮阳区,巍峨屹立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太昊陵。与其宫殿式古建筑群默默守望的是一棵棵历经千年风雨的古树,作为历史见证者,它们汇聚了岁月的深沉,以深根固土、坚韧不拔的品质和嶙峋苍老、苍劲挺拔的独特英姿,展现出不屈不挠的生命力。

  深秋时节,行走在太昊陵中轴线上,放眼望去两侧耸立着一棵棵参天古树,枝干苍劲,树叶繁茂。正是由于它们的相依相守,太昊陵外城、内城愈发显现出庄重与肃穆,让每一位到访者无不肃然起敬。

  现今的太昊陵内保存着众多古树名木,其中不乏树龄超过千年的“古树王”。这些沐雨经霜的古树,不仅是大自然的“活化石”,更是“绿色文物”,它们以独特的身姿,记录着岁月的年轮,见证着人世间的沧桑。

  据周口市淮阳区自然资源局造林绿化管理股股长路玉祥介绍,太昊陵内登记在册的现存古树名木共有133棵,主要为侧柏、圆柏、国槐等树种,其中侧柏111棵。古树群平均树龄400年,其中树龄300年至400年的侧柏94棵、500年侧柏5棵、1000年以上侧柏12棵,树龄最长的超过2000年。太昊陵古侧柏群2023年入选全国“最美古树群”,是伏羲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历史与生态双重价值。

  古树的传说神奇而动听

  在这一全国“最美古树群”中,还流传着不少神奇、动听的故事。

  太昊伏羲陵文化旅游区相关人员讲起这些古树算是打开了话匣子:生长在太昊陵墓前东南方向倾斜、距地面一米处有棵人耳状的古柏,形态逼真,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耳柏”。然而,关于它的出现时间,历史记载中却鲜有提及,为这棵古老的柏树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据说在人祖爷太昊伏羲氏在天之灵的护佑下,只要对“耳柏”轻语吐露心愿都能心想事成。因此,走进太昊陵的不少游客纷纷对“耳柏”诉说自己的心声,希望自己的心愿能够得到倾听与回应。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还生长着一棵别具一格的“鸟柏”。它的树冠茂密,没有一根枯枝,树干上布满了形态各异的木疙瘩,周身枝繁叶茂。这棵“鸟柏”,不仅以奇特的形态吸引着游客的目光,更流传着一个动人的传说:在伏羲开创宛丘古老文明时期,他怀揣着构建美丽家园的愿景,指令大力神鸟统领众多飞禽,跨越广袤的田野、茂密的森林,以及雄伟的高山、奔腾的大河,将各式种子一一衔回宛丘进行种植。经过多天的精心培育,宛丘终于绽放出绚烂的林园美景。为了铭记百鸟们的卓越贡献,伏羲特地将其中一种常绿的大树命名为“鸟柏”。

  这棵“鸟柏”有着奇妙的木质纹理,仿佛诉说着百鸟的故事。当树木被解成木板刨光后,栩栩如生的百鸟图案便清晰地展现在眼前,被赞誉为“鸟柏叠翠”,成为太昊陵的一大特色。

  太昊陵西侧生长着一棵宋代古柏,于1976年神奇地在柏树中间长出了一棵不同科的檀树,被誉为“柏抱檀”。木质坚硬的柏树究竟如何容纳并孕育出一棵檀树,其树种来源至今仍是个未解之谜。不过,当地民间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自从淮阳有了“柏抱檀”,打的粮食吃不完。

  独秀园内的两棵法国梧桐,虽相距甚远,却各自伸出繁茂的枝头,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自然地相互连接,形成了独特的连理枝。这一景象,恰似白居易笔下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描绘,因而成为了青年男女们寄托爱意、表达情感的圣地。

  在这里,还有万姓同根树、百鸟朝凤树、青龙戏珠树……一棵棵古树名木都隐藏着一段段鲜为人知的故事,这些故事或关于爱情、或关于友情、或关于忠诚与勇敢,它们都是淮阳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是后人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重要窗口。

  让“绿色文物”枝繁叶茂

  古树名木是绿色“活化石”,也是历史的见证者。保护古树名木,就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淮阳区近年来把古树名木保护工作上升到保护生态、保护文化、保护历史的高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管理、原地保护、科学管护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机制。

  按照“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的保护原则,淮阳区对每一棵古树编号挂牌,制作古树名木信息二维码,古树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并做好对古树名木资料的更新、跟踪等动态管理;积极争取古树名木专项保护资金,对20多棵濒危、衰弱的古树通过改良土壤、施肥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措施进行抢救复壮保护,让古树“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焕发青春活力。

  秋风袭来,太昊陵的一棵棵古树名木的片片枝叶瑟瑟作响,像是在传唱着羲皇故都古老的歌谣,讲诉着千百年来的人文故事,吸引着无数游人前来探访和感悟。未来的日子里,让我们携手共进,更加珍爱这些古树名木,让它们继续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