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说事亭”和美大民生

2025-10-20 11:00 来源: 河南日报

  濮阳县人大代表、城关镇人大主席肖瑞艳在建业社区走访小区群众,倾听社情民意。

  深秋,天气转凉,濮阳县城关镇建业社区“说事亭”里暖意融融。

  “老张,你家楼下那几盏路灯亮了没?”

  “亮了!前天晚上就通电了,我昨晚遛弯,一路亮堂到家门口!”

  “这可得给李代表记一功,人家跑前跑后,打了不少电话!”

  10月18日早上7点,露水未干,亭子里已经坐满了人。话题从电动自行车棚通电,说到广场地面整修,再跳到谁家狗没牵绳……这些看似家长里短的闲聊,实则件件关乎民生。

  这个原本供居民歇脚的普通亭子,如今成了建业社区最“热闹”的地方——人大代表“说事亭”。

  有事就去亭子里说

  “以前遇到麻烦,不知道找谁,反映了也常常没回音。”居民刘河回忆,“现在不一样了,有事就去亭子里说,人大代表们坐在对面听,不出几天就有动静。”

  2025年初春,一场暴雪过后,城关镇站南小区的水泥路面破损严重,坑洼遍地。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老人走路打滑,孩子上学绕道。

  “人大代表进亭子里那天,我们七八个居民围着说这事。”居民王凌方记忆犹新,“肖主席听完当场就记下来了,还问我们要不要一起去看现场。”

  他口中的“肖主席”,是县人大代表、城关镇人大主席肖瑞艳,那天她踩着泥泞走完全程,裤脚沾满了泥点。

  回到“说事亭”,她立即组织人大代表、物业、居民代表开议事会。有人提方案,有人算成本,有人主动联系施工队比价。“大家商量着来,心里才踏实。”一位居民代表说。

  不久,项目成功争取到惠民资金支持。施工期间,肖瑞艳带着居民代表轮流监工。“地基有没有铺撒石灰?混凝土标号够不够?”她连连发问。施工方笑称:“这检查比验收还严。”

  7月初,崭新的柏油路铺成,路灯也换了新的。通车那天,几位老人特意搬了小板凳坐在路边,端详了一下午。

  “小事”不小,桩桩连民心

  “说事亭”里,不仅议大事,也解“小疙瘩”。

  8月12日,城关镇盛世佳苑小区电动自行车棚突然断电,上百辆电动车无法充电。“我们充电要走一公里,太折腾了!”有居民在“说事亭”里急得拍桌子。

  镇人大代表田志光当场拨通施工方电话。原来,此前小区路面改造时挖断了电缆,施工方未及时修复。田志光连续三天跟进,协调住建、电力、施工多方会商,最终查明线路问题,完成抢修。

  “那天晚上,充电桩指示灯一个个亮起来,居民们自发鼓掌。”田志光说,“那一刻,我觉得代表没白当。”

  “说事亭”还成了邻里矛盾的“灭火器”。刘银亮和赵会领因为阳台漏水争执三年,到最后谁也不理谁。9月5日,在“说事亭”里,老党员孙远青拉着两人坐下,一杯茶、一句劝,从法规讲到人情,促成两家共同出资维修。

  “吵了三年,没想到在小亭子里半天就解开了心结。”刘银亮感慨。

  如今,“说事亭”不仅有人大代表坐班,还吸纳“法律明白人”、老党员、退休干部等15人组成“民情智囊团”,开展法治宣传、调解纠纷等。

  家门口的民主,看得见摸得着

  “亭子不大,但装得下千家万事。”建业社区党支部书记于建光说。

  “以前觉得民主是开会、举手、投票,现在明白了,民主就在家门口。”居民马秀军说,“你说一句,我说一句,事情就解决了——这才是真正的民主。”

  据介绍,自2022年12月第一个“说事亭”启用,目前全镇已建成12个“说事亭”,累计收集意见建议370余条,推动解决道路修缮、环境整治、设施维护等民生问题290余件,群众满意度达98%以上。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这不仅仅是口号,是我们每天在做的事。”肖瑞艳望着亭子里谈笑风生的居民,脸上洋溢着笑容。“无论大事小情,大家都能在这儿敞开说。”

  “‘说事亭’建在群众身边,就是让老百姓说话有地方、建议有人听。从出主意到抓落实,再到监督效果,群众都能参与。议事的过程实实在在,解决问题不走形式,真正体现了‘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活力。这也说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咱们基层治理中确实管用、好用,让群众感受到自己的事有人听、有人管。”濮阳县人大常委会主任邱国让这样评价。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