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鹿邑:“规”出新风貌 “约”出好乡风

2025-09-18 10:16 来源: 周口文明网

  太清宫镇黄王社区新貌。

  黄王社区居民可在“文明积分超市”兑换生活用品。

  红白喜事简办蔚然成风,宴席规模减半而情谊不减,村民荷包“减负”、笑容更甜。周口市鹿邑县玄武镇桥北村村规民约明确规定彩礼不超过6万元,婚车、丧事车辆不超过10辆,随礼不超过100元;任集乡西郜村制定《西郜村红白理事会节俭制度》,将“红白事三顿饭”缩减为“晌午一顿饭”;“红事”每桌不超过300元,“白事”每桌不超过260元……近年来,鹿邑县通过党建引领、制度创新和文化浸润,大力推进移风易俗,持续书写乡村变革故事,让文明新风吹遍老子故里的田间地头。

  赵振是鹿邑县任集乡西郜村党支部书记。上任之初,他便认识到,若不能及时遏制铺张浪费等陈规陋习和不良风气,不仅会降低村民的生活质量,还将影响村庄的和谐稳定。于是,他组织召开村规民约大会,通过“四议两公开”和民主议事程序,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了《西郜村红白理事会节俭制度》,明确婚丧规定、办事流程、宴席标准和奖惩措施等。该制度将 “红白事三顿饭” 减为 “晌午一顿饭”,这一标准的推行,犹如为红白事操办戴上了 “紧箍咒”。

  在高集乡王屯村,刚办完婚礼的王伟彦深有感触:“以前办事大家互相攀比,你办得气派,我要办得更排场,既劳心费力又铺张浪费。如今有了统一标准,不仅经济负担减轻了,邻里关系也更融洽了。”婚礼仪式结束后,王伟彦在长辈的带领下,到村头公园种下一棵“新人树”,并参加义务劳动。这已成为该村新人婚礼的“标配”。

  鹿邑县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全县推进移风易俗工作始终坚持党建统领,通过三级联动凝聚共识;始终坚持制度创新,通过修订村规民约破除陋习;始终坚持文化浸润,通过典型示范转变群众观念。“三个始终”成为各乡镇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的工作准则。例如,县审计局驻马铺镇代楼村工作队联合村“两委”成立移风易俗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代楼村移风易俗五年规划》,建立“村党组织—网格党小组—党员中心户”三级联动机制,村内党员主动签订承诺书,带头抵制高价彩礼、简办红白事;玄武镇桥北村则将“乡村大食堂”作为推进婚丧事简办的重要平台。因菜品丰富、仅收加工费,经济实惠,村民办理红白喜事都乐意交由“乡村大食堂”操办。“车不过十、礼不过百”“红白喜事要简办,摆桌不多情意重;少酒少菜少浪费,移风易俗当立行……”这些朗朗上口的宣传语和清风歌,生动展现出桥北村推进乡风文明的好经验、好做法。

  “目前,全县已建立健全 520 个红白理事会,通过定期开展专题培训、自编自演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心等阵地举办‘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风尚我先行’主题小戏小剧展演、开展各类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生动阐释破除陈规陋习、倡树文明新风的重要意义,潜移默化地引导村民转变观念、摒弃旧俗……”该负责人表示。如今,行走在鹿邑城乡,随处可见内容生动、通俗易懂的宣传标语和海报。“抵制高价彩礼、争做文明市民”“婚礼简办不减爱、文明新风进万家”等标语,犹如无声的“宣传员”,悄然引导村民改变观念、告别陋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孝老爱亲、勤俭节约等文明风尚,已成为鹿邑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共同行动准则。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