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博爱县:“五社联动”绘就基层治理新图景

2025-08-29 09:17 来源: 焦作文明网

暑假期间,博爱县社区里处处可见暖心的场景:网格员敲开独居老人的家门,仔细检查水电安全;大学生志愿者在“七彩假期”课堂上辅导孩子作业;太极拳爱好者在新建的健身广场上晨练;社区工作者为“飞线充电”改造方案奔走协调……

博爱县创新推行“党建引领‘五社联动’,‘三项清单’民呼我应”工作机制,精准对接需求、高效链接资源、项目化解决难题,基层治理新范式在这里落地生根,释放惠民实效。

“三项清单”破题:

把群众心事变成治理考题

如何破解基层治理中资源分散、供需错位、响应迟缓的难题?博爱县的答案清晰有力——以“清单革命”撬动治理变革。

“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不能靠拍脑袋,必须精准对接。”6月5日,博爱县委社会工作部向3个乡镇(街道)、11个社区下达了“硬任务”。一场围绕建立“群众需求清单、资源共享清单、项目服务清单”的攻坚战迅速打响。

需求摸排“沉到底”。线上,社区微信群广泛征集;线下,网格员全员下沉,聚焦“一老一小”、困难群体精准入户。“课后辅导缺场地”“独居老人需定期探访”“小区飞线充电隐患大”……短短两天,11个社区梳理出涵盖基础设施、环境治理、安全防护等十大类民生诉求,群众“急难愁盼”被清晰标注在需求清单上。

资源整合“聚合力”。打破条块分割,深度挖潜辖区“宝藏”。佰利佳幼儿园敞开大门提供儿童服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诺定期开展义诊活动,银龄艺术团主动请缨送文化进社区,老成工作室亮出“修车补鞋”手艺,人社、司法等部门纷纷亮出“政策资源包”……6月7日至8日,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及能人达人的资源被系统整合,形成“资源共享清单”,沉睡的资源被全面激活。

项目生成“实打实”。需求与资源精准碰撞,催生出一个个接地气、可操作的服务项目。关爱独居老人的“暖心月访”,解决暑期托管难题的“七彩假期”,传承文化的“非遗零门槛教学”,消除隐患的“飞线充电改造”,便利生活的“小家电微利维修”……一个个民生项目被列入“项目服务清单”,明确责任主体、时间节点,确保件件有着落。

“五社联动”赋能:

小社区聚合大能量

清单是基础,联动是关键。博爱县以社区为平台,以党建为纽带,汇聚社区、社会组织、社工、社区慈善组织、社区志愿者合力,构建起“社区牵头、社会组织承接、社工支撑、志愿者助力、慈善资源补充”的联动生态圈。

“点单—派单—接单”的闭环机制高效运转:群众“点单”。居民通过线上小程序、线下网格员反映诉求,需求直达清单。资源“派单”。社区党委精准匹配资源,将任务“派送”给有能力承接的社会组织、共建单位或志愿者团队。主体“接单”。“五社”力量主动认领项目,确保服务落地见效。

当“健康需求”被点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迅速“接单”,义诊活动开进社区广场;当“为小服务”成热点,大学生志愿队立即响应,“七彩假期”课堂书声琅琅;当“飞线充电”存隐患,社区联合物业、居民代表共商共议,智慧改造方案应运而生。

“民呼我应”显效:

小清单书写大民生

6月初部署,7月深化,“三项清单”工作法已在博爱县11个社区开花结果,转化为可观可感的民生温度:

服务精度显著提升。围绕“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精准服务温暖人心。团结社区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开展“爱心辅导 筑梦未来”课业辅导;多个社区为空巢老人建立“暖心月访”机制,夏季高温期间上门检查安全、送去关怀;九街社区开设儿童心理健康课堂,用专业守护成长。

治理难点有效破解。针对“飞线充电”顽疾,玉祥社区联合民警、物业集中整治,实现动态清零;奉义社区专项巡查整改30起隐患。面对汛期考验,滨河、北关等社区提前疏通管道、补充物资,筑牢安全堤坝。新华、葵城等社区常态排查“九小场所”,消防安全网越织越密。

社区活力充分激发。“邻里节”主题活动拉近居民距离,“最美庭院”评选增强家园意识,“快乐星期天”“露天电影”丰富文化生活,“义剪”“微修”传递邻里温情。同时,非遗教学、花馍制作等特色项目,更让传统文化在社区焕发生机。

联动效能日益凸显。银龄艺术团、大学生志愿者、老成工作室等社会力量成为社区治理生力军;司法、人社、文广旅等职能部门资源精准下沉;物业公司在监管与协作中提升服务质量;社区工作者在摸排需求、链接资源、推动项目中能力得到淬炼。

品牌引领未来:

构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三项清单”非一时之功,博爱县正着力推动机制长效化、品牌化。

动态更新保活力。各社区建立清单年度更新机制,通过线上线下渠道持续收集新需求、链接新资源、孵化新项目,确保服务常做常新。7月推出的全县社区服务群众“月10条”(关爱特殊群体、安全隐患排查、环境整治、反诈宣传等),成为月度服务指引,滨河、玉祥等社区结合实际细化为“月7条”“月8条”,让服务更聚焦。

数字赋能提效率。探索开发信息化平台,推动“点单—派单—接单”线上运行,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提升响应速度和匹配精度。

培育主体强支撑。加大对社会组织、志愿团队的培育扶持力度,目标实现每社区不少于3个活跃组织。完善志愿服务积分激励,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同时,加强社工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水平,发挥其“催化剂”作用。

打造品牌树标杆。深度培育“暖心月访”“七彩假期”“非遗教学”等特色项目,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博爱经验”。探索设立“社区基金”,链接慈善资源支持小微项目,为“五社联动”注入源头“活水”。

从精准捕捉民意的“需求清单”到盘活八方资源的“共享清单”,再到落地有声的“项目清单”,博爱县以“三项清单”小支点,撬动了党建引领基层高效能治理的大变革。

当社区、社会组织、社工、志愿者、慈善资源同频共振,当“民有所呼”必得“我有所应”,一幅共建共治共享的和谐社区新画卷正在博爱县徐徐铺展,也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鲜活有力的“博爱注解”。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