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风润万家——看商丘移风易俗新变

2025-08-27 16:41 来源: 河南日报

  睢阳区集体婚礼引领新风。

  孝善饺子百村行活动暖人心。

  商丘日月湖景区美景。

  □本报记者李凤虎刘梦珂

  婚事大操大办的少了,婚礼简办的多了;丧事吹吹打打的少了,注重人文关怀的多了;环境美了、风气好了、生活更舒心了……在广袤的豫东大地上,一股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在“破”与“立”之间,吹走比排场、讲阔气的陋习,迎来淳朴清朗、崇德向善的新风尚,广大群众的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

  近年来,商丘市婚俗改革成效突出,宁陵县被定为全国婚俗改革实验区,梁园区、柘城县、永城市被定为省级婚俗改革实验区。商丘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化移风易俗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河南省关于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农村移风易俗重点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安排和省委宣传部关于农村移风易俗领域问题排查集中整治工作要求,坚持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统筹联动、破立并举、守正创新,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倡树文明节俭新风,让一幅“百姓富、生态美、人心足”的锦绣画卷在商丘徐徐展开。

  婚嫁新风让幸福翻倍

  睢县连续举办9届集体婚礼,让170对新人携手轻松步入婚姻殿堂;民权县公交免费婚车“启动”,为“零彩礼”“低彩礼”的家庭提供免费公交婚车服务;梁园区“梁园·良缘”集体婚礼打破传统观念,践行新时代婚俗理念,为广大青年树立了榜样。

  倡导婚事简办、喜事新办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商丘市深化移风易俗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树立文明、健康的社会新风尚具有重大意义。

  因地制宜,“移”出新风尚。近年来,商丘市把移风易俗作为文明实践的重要内容,以常态活动引领群众转变观念、破除陋习,深化推动每个县(市、区)形成1个特色品牌+N个优秀项目的“1+N”项目集群建设,全面推动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品牌化运作,推动全市形成“一县一特色”文明实践项目格局。

  移风易俗之风,吹拂着新人的幸福起点。商丘市各县(市、区)结合地域文化和当前重点工作,把举办相亲大会、集体婚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形式,在元旦、七夕、国庆等传统节日和重要节点,积极为群众搭建惠民平台,并采取县委领导证婚、送结婚大礼包、提供“婚礼巴士”、植爱情树、建爱情林等多种激励形式,吸引大批适龄青年报名参加,让婚礼既有“面子”又有“内涵”。

  “过去,对于高价彩礼,婚丧嫁娶撑面子讲排场的陋习,让群众不堪重负,只是没有第一个人提出来倡议,大家就只能顺从跟随,自从政府提出抵制高额彩礼,倡导移风易俗行动以来,我们的乡风变了,也不那么攀比讲排场了。”民权县野岗镇户口村党支部书记户新安感慨道。

  推进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重在“先立后破”“立破并举”,让文明行为成为常态。

  商丘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市文明办主任毕江远说:“商丘市出台相关文件,推动将‘婚事新办、丧事简办、严禁婚丧大操大办’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吸纳‘五老人员’、致富能人、道德模范等人员成立‘红白理事会’,并对其进行业务培训,既为农村移风易俗提供了坚实的制度基础和行为准则,又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实现村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让文明婚丧理念深入人心。”

  强化宣传提升文明素养

  只有观念上的“破冰”,才会有行动上的“突围”。风俗习惯归根结底还是思想观念的问题,教育引导是推进移风易俗的重要任务。

  为此,商丘市把宣传教育和正面引导作为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的有力抓手,实施“商丘好人”联乡入村活动,按照就近就便的原则,市县乡三级组织213支“商丘好人”宣讲队伍开展“讲政策法规、讲好人故事、讲文明新风、讲移风易俗”的“四讲”活动。开展“深化殡葬改革倡导移风易俗”专项普法宣传30余场。统筹全市宣传思想文化系统活动资源,开展“送理论、送文化、送电影、送文明”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活动。

  此外,创作推出《新风化“礼”》《请闺女》《退彩礼》等67个移风易俗文艺作品,通过线下线上广泛展演展示,在寓教于乐中推进移风易俗,引导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宁陵县文明实践中心创作的文艺节目《新风化“礼”》,入选全省移风易俗8个文艺展演节目之一。开展移风易俗公益电影展映活动,精选《这不是买卖》《父母的婚事》等11部优秀影片,下乡放映4100余场次,服务群众20余万人次。

  商丘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心主任吕文松表示,培育和涵养文明新风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朝功成。商丘市通过多形式的宣传,使广大群众从“被动听”到“主动讲”再到“自愿做”,思想观念在潜移默化中发生改变。

  孝善饺子“+”出新风尚

  走进睢阳区路河镇“幸福大食堂”,老人们边吃饭边聊天,现场其乐融融。不远处,志愿者正在为老人提供免费理发、义诊等服务。

  路河镇26个行政村均开设幸福大食堂,平均每月举办2次至3次活动,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养”,提升其幸福感、获得感。

  这只是商丘市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孝亲的优秀传统美德,倡导文明新风的一个缩影。

  为进一步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商丘市持续开展“孝善饺子+”主题系列活动,借助“饺子宴”载体让村民感受欢聚一堂、其乐融融的活动氛围,引导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治理,树立互帮互助意识,增进邻里和谐和互动交流。

  虞城县城郊乡郭土楼村“以孝治家”大食堂,每周一至周四,村子里80岁以上的老人可免费聚餐,周五全村70岁以上的老人们可享受免费午餐;睢县西陵寺镇每月举办“上好一节课”“用好一盆水”“做好一顿饭”“唱好一台戏”等主题文明实践活动;商丘市文明办联合市众人志愿服务队、爱心企业广泛开展“孝善饺子百村行”主题示范活动,将“饺子宴”与“文明实践乡村行”结合,通过“流动的文明集市”形式,把移风易俗宣传、文艺演出、健康义诊、爱心理发等便民惠民服务送到群众家门口,覆盖全市10个县(市、区)36个乡镇,受益群众5.9万余人次……

  如今,全市612个行政村建成了“孝善大食堂”,涌现出幸福西陵、孝善胡堂、厚德河集、仁德路河等一大批孝善活动品牌,其中17个项目入选省市级优秀文明实践项目。

  “行之苟有恒,久久自芬芳”。伴随着移风易俗工作的纵深推进,一幅以文明为底色的城乡美丽画卷越描越亮、越绘越美,商丘正逐渐成为一座有“品质”、有“温度”、有“活力”、有“涵养”的文明之城。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