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坑洼路”变“幸福园”!商丘夏邑县曹集党建引领老旧小区焕新颜

2025-08-21 09:41 来源: 商丘文明网

  “以前小区路面坑洼不平,下雨出门就得‘蹚水’,楼道墙皮脱落。现在你看,路平了、灯亮了,还建了休闲广场!”家住曹集乡永盛小区的王大爷指着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脸上笑开了花。今年以来,曹集乡以“党建引领”为抓手,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全力推进辖区内老师范家属院、永盛小区、卫康花园等多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用实实在在的民生成果书写基层高效能治理新答卷。

  功能型党支部牵头,筑牢改造攻坚桥头堡

  针对老旧小区改造涉及面广、协调难度大的特点,该乡在每个小区都成立功能型党支部,将党组织战斗堡垒铺开在改造一线,实现问题在一线解决、效率在一线提升。

  在老师范家属院小区改造中,功能型党支部通过“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活动,组织12名党员志愿者包联65户居民,累计收集停车位规划、绿化提升、线路改造等意见建议60余条,仅用一天时间就完成了以往需要一周的民意征集工作。针对居民对阳台保温层改造方案存在分歧的问题,该党支部连续2天召开“小区议事会”,党员带头实地测量、核算成本,最终拿出兼顾保暖效果与改造费用的最优方案,将原本可能拖延半个月的争议问题高效化解,赢得居民一致认可。

  业委会全程参与,激发自治活力

  “业委会让我们的诉求能快速被听到、被解决,这就是高效治理的样子。”这是卫康花园小区居民共同的感受。曹集乡将业委会作用贯穿改造全过程,通过“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实现共建共享,让居民自治成为基层高效能治理的重要支撑。

  在改造前期,业委会采用“线上问卷+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挨家挨户收集居民诉求,仅用3天就梳理形成《小区改造需求清单》,为制定改造方案提供精准依据,避免了因需求不清导致的返工浪费。改造过程中,业委会成员轮流在施工现场监督质量,将居民对施工进度、材料选用的意见第一时间反馈给施工单位。针对小区停车位规划争议,业委会组织居民开展多轮投票协商,最终确定“错峰停车+新增车位”的解决方案,满足了90%以上居民的停车需求,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业委会牵头制定《小区管理公约》,明确居民在环境卫生、设施维护、停车管理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实现“我的小区我做主”,从源头上减少治理难题。

  物管会兜底服务,巩固治理成果

  为防止老旧小区改造“雨过地皮湿”,曹集乡重点发挥物管会的兜底服务作用,探索建立“党建引领+物管会服务”的长效治理机制,以常态化服务丰富友好社区内涵。

  对无物业管理的小区,由社区牵头成立物管会,成员由社区两委、小区党员、退休干部、热心居民组成,物管会承担起小区日常保洁、设施维护、绿化养护等工作,定期排查小区安全隐患,及时处理居民反映的问题。同时,物管会积极打造友好社区服务场景,利用小区闲置空间打造“爱心驿站”“儿童游乐区”“老年活动站”等功能区域,为居民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福泉家园小区物管会成立以来,已协调维修单元门11扇、更换楼道灯20盏,组织清理乱堆乱放杂物10余车。此外,物管会还联合社区定期组织趣味运动会等活动,增进邻里感情。自机制运行以来,成功解决设施维护问题31件,化解小区矛盾纠纷5起,让“远亲不如近邻”的温情在小区传递,用高效服务和丰富活动让友好社区建设落到实处。

  如今,走进曹集乡的老旧小区,道路整洁通畅,庭院绿意盎然,邻里和谐友善,一幅“党建红、环境美、民心暖”的民生画卷正徐徐展开。该乡党委书记吴中原表示,下一步,曹集乡将继续深化功能型党支部、业委会、物管会协同发力的基础治理模式,聚焦群众需求,持续优化友好社区建设,让基层治理更精准、更高效,让更多群众在“住有所居”向“住有宜居”的转变中收获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