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老兵珍藏搪瓷缸56年 这里盛着他的热血青春
2025-08-08 09:46 来源: 洛阳文明网
在洛阳市民马同盾家中,电视机旁静静摆放着一个搪瓷缸。这个看似普通的日用品,是老人珍藏了56年的宝贝。
“每天看着它,心里特别踏实。”抚摸着缸体,老人的目光穿越时光,回到了那段激情燃烧的军旅岁月。
小小搪瓷缸,用处真是大
马同盾今年73岁,老家在宜阳县锦屏镇。8月6日,他拿起一块毛巾,擦拭搪瓷缸上的灰尘。搪瓷缸为军绿色,直径约10厘米、高约9厘米,虽然缸底与缸口的搪瓷部分剥落、生锈,但整体完好,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1969年3月,马同盾到山西昔阳当兵,刚到部队就领到了这个搪瓷缸。不久,他被分到一处通信站,通信站位于大山深处,分为柴油机电工班、无线班、炊事班等,他是柴油机电工班班长。
马同盾的搪瓷缸使用频率高。每天,他和战友要用搪瓷缸刷牙。大家的搪瓷缸放在宿舍的木板架上,从左到右一字排开。“左起第一个是技术师傅的,第二个是我的。”马同盾说,虽然搪瓷缸长得一样,但因在固定位置放着,大家刷牙时不会拿错。
刷完牙,马同盾要用毛巾将搪瓷缸擦干净,因为每天接水喝水,也是用这个缸子,尤其在柴油机房运行期间,他们更离不了搪瓷缸。
“一旦柴油机房运行起来,必须有人在旁边值守,以防机器出故障。”马同盾说,他们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冬天还好说,夏天房内温度高,没有风扇、空调等降温设备,待在里面比较难熬。轮到谁值班,就会打满一壶水、带上搪瓷缸,通过喝水降温、止渴。往往一个班下来,一壶水见了底。
搪瓷缸既是“暖手宝”,关键时刻还能应急
到了冬天,搪瓷板又成了马同盾的“暖手宝”。
他回忆,山里气温最低可达到零下20℃,宿舍里配有煤火炉,他们在火炉上烧水,水烧开后倒进搪瓷缸,大家双手捧着搪瓷板取暖。
让马同盾记忆犹新的是下雪天气,漫山遍野银装素裹、蔚为壮观,宛如一幅泼墨山水画,他和战友捧着搪瓷缸喝茶欣赏美景,别有一番滋味。
每当外出拉练,马同盾随身携带的物品中也少不了搪瓷缸。他说,外出拉练一出去两三天,需要用搪瓷缸喝水。每次外出,他把搪瓷缸放在黄色挎包里。
还有一件事令马同盾印象深刻。有一年,山里下大雨,通信站的水井被冲进去不少淤泥、树枝等杂物,几乎将水井填满。炊事班急着取水做饭,马同盾和战友接到命令,对杂物进行清理。其间,一名战士徒手清理时手被划伤。马同盾灵机一动,让大家取回各自的搪瓷缸清理杂物,不仅操作安全,而且效率更高。
搪瓷缸放在最显眼位置,每天都能看到
搪瓷缸用久了,难免有茶渍,定期保养不可或缺。每当对搪瓷缸进行保养,马同盾会按照老兵传授的经验,挤出豆粒大的牙膏,对搪瓷缸里外进行擦拭,搪瓷缸很快焕然一新。
尽管马同盾很爱惜自己的搪瓷缸,但在日常生活中难免磕磕碰碰。他的搪瓷缸有几处掉了瓷,却没漏过水。“部队发的搪瓷缸质量好、厚重。”马同盾说。
后来,马同盾被调到北京,搪瓷缸一直随身携带。1973年,他退伍回到老家,又将搪瓷缸带了回来。他说,他参加工作后,单位发了新的搪瓷缸等生活用品,从部队带回来的搪瓷缸使用次数少了。
1986年,马同盾要搬进新家,突然发现放在老宅的搪瓷缸不见了,一问得知被大儿子当成废品丢进了垃圾桶,他气得直跺脚,赶紧到垃圾桶里翻找,好在最后找到了。从此,他把搪瓷缸放在客厅最显眼的位置,这样每天都能看到。
8月初,马同盾与二三十位老战友聚会,他提到自己仍珍藏着当年的搪瓷缸,大家纷纷竖起大拇指。马同盾说,搪瓷缸记录了他的军营生活,将继续陪伴他度过未来的岁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