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平县:一座县城的文明密码与温情答卷

2025-07-31 09:49 来源: 驻马店文明网

  5月23日,北京传来捷报,河南西平在万众瞩目下捧回沉甸甸的“全国文明城市”牌匾,“首创必成”的铿锵宣言终成现实荣光。洪汝河滋养的这座小城,用深厚的人民情怀为笔、细腻的文明细节为墨,书写出一份县级城市全面蝶变的动人答卷。

  善治强基:向城市治理的末梢深耕

  西平的蜕变始于一场自上而下的治理革命。“三级联动”责任网将任务精准传导至每个神经末梢——县领导包路、单位包段、干部包点;创文指挥部顶格调度,39次专题会议为2600余项民生“痛点”清淤通塞。

  走在焕然一新的解放路上,记者看到,曾经斑驳的墙面已被一幅幅精美的“文化墙”取代,古朴典雅的嫘祖文化、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故事跃然其上,引得居民驻足欣赏。“以前墙上乱七八糟,现在又好看又有教育意义,带着孙子遛弯儿也能学知识!”市民王大爷感慨道出了变化。

  西平23座公厕提档升级、86个老旧小区焕新颜、400余条背街小巷拂去尘埃;3382个科学增设的停车位悄然释放“堵点”压力,“以前下班停车位难找,转几圈都停不下,现在方便多了!”私家车主小李深有体会。最温暖的是无声处的关怀:无障碍设施100%覆盖道路及新建公共空间,3521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沐浴在细致改造的暖阳中。

  移风易俗:破旧立新树标杆

  曾几何时,沉重的人情债、畸高的天价彩礼,深深困扰着百姓生活。西平以“破立并举”的决心向陈规亮剑: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移风易俗指挥长,“彩礼不超3万元、随礼不超100元”的“西平标准”应时而生。287个行政村织就红娘协会网络,倡导以“创业基金”取代天价彩礼,实现户均减负2.5万元;红白事支出锐减超40%,喜事新办的清新之风吹进千家万户。“这标准真是帮了大忙!”即将订婚的杨庄乡青年陈磊笑着说,“负担轻了,情分更重,省下的钱搞事业、孝敬老人多好!”

  移风易俗的温情力量更在乡土中扎根。隆重的“百岁老人宴”上,十位期颐长者与儿孙执手笑望光阴流转;盆尧镇陈老庄村、出山镇罗岗村,85%家庭门楣上悬挂的“孝悌忠信”家训牌熠熠生辉,成为代代相传的精神密码。柏亭范楼村红事遵守“460元标准”、杨庄马楼村“幸福食堂”为百岁老人免费用餐,这些源自民间的治理智慧,如春风化雨般重塑着乡村的价值观。

  文明铸魂:平凡英雄与群体温情的交响

  7月23日,记者走进西平县柏城街道北关社区文明实践活动站,从一楼的便民服务专区到三楼的暑期公益课堂,处处跃动着文明服务的身影,时时弥漫着关爱陪伴的温情。这里,正成为居民心中的“暖心驿站”和孩子们的“暑期乐园”。

  “社区这个站真是‘及时雨’!”家长刘女士满是感激,“孩子暑假有地方去,有活动、有人辅导,解决了我们的大难题,心里特别暖。”

  正是浸润于日常的涓滴温情,最终汇聚成守护生命的磅礴力量。百岁老人遇险的一刻,见证了整条街区的温情接力——今年5月,柏城街道商户陈淑提一声急呼,瞬间汇聚起十几双援手,一张草垫在102岁老人悬窗坠落的危急几秒内织成“生命之网”。这同声相应的守护不仅温暖一城,更荣登央视荧屏,生动诠释着“文明城市该有的样子”。

  无独有偶,西平籍军人张军伟探亲途中纵身跃入寒水救起落水者后,悄然消失在夜色中;消防救援大队在小洪河畔争分夺秒救起花季少女……一个个平凡姓名绘就的感人画卷,为西平“平民英雄”的群像增添滚烫注脚。每一次及时伸出的援手,都化为这座城市最厚重的文明底色。

  再启新篇:荣光为起点,幸福再添彩

  成功摘牌,并非终点,而是踏上文明建设新征程的号角。如今的西平,百城提质连获佳绩,307个文明实践站点如繁星遍城乡,23万人次志愿服务汇成暖流……这座城市正以归零心态续写文明新篇,花海新城的幸福底色,必将伴着这份荣光愈发鲜亮夺目。“牌子拿到了,更要保持住、再提升”,北关社区老党员赵有福言语中充满期待,“大家伙儿都尝到了文明的甜头,心更齐,劲儿也更足了!”

  西平的经验昭示:当崇德向善的民间基因与党委政府的治理决心同频共振,当千年乡愁与时代新风深情相拥,当每一位普通市民都成为文明的践行者和见证者,一座县域小城也能为时代奉献一份弥足珍贵的文明范本。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