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郸城:被爱托举的幸福起点
2025-07-31 09:43 来源: 周口文明网
7月30日上午,盛夏的骄阳慷慨地泼洒在周口市郸城县社会福利院明净的窗棂上,将室内一张书桌染成温暖的金色。书桌旁,三个紧挨的小脑袋,无声地诉说着一个共同的誓言:考上好大学,以优异的成绩,回报那些托举起他们命运的无私关爱。
“老大”文文伏案疾书,笔尖在俄语辅导笔记上沙沙作响,字迹工整如刻。这份专注,不久前为她赢得了全校综合考评第一的桂冠,郸城三高校长王永领亲自将喜报送到了这个特殊的“家”。“老二”营营刚以优异成绩考入郸城一高,正为高中生涯蓄力;“老三”震震默默将姐姐们的背影刻进心里,憧憬着即将到来的初中生活。
这里,是54名孩子的港湾。他们曾是弃婴、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命运的起点布满阴霾,亲爹亲妈的疼爱与呵护,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然而,党和政府的臂弯,为他们撑起了一个坚实温暖的“新家”。
“妈妈”,是他们对院长张臻和每一位日夜照料他们的工作人员最亲昵的称呼。每当张臻的身影出现在门口,欢快的声浪便会瞬间爆发,孩子们雀跃着扑上来,亲昵地蹭着她的脸颊,小手顽皮地挠着她的发丝。张臻对孩子们的这份爱足以融化世间最硬的坚冰。
“没有优越的起点,却有不屈的脊梁。”张臻这样形容她的孩子们。身体的困顿与家庭的缺失,未曾熄灭他们眼中求知的光芒。图书室的书架前,常有凝神静读的小小身影,指尖划过书页,仿佛在触摸未来的轮廓;心理咨询室内,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崔军温和的话语,如涓涓细流,抚平过往创伤的褶皱;舞蹈室里,跃动的身姿释放着青春的蓬勃活力,汗水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在这个拥有100张床位,15名心理教师、舞蹈教师、保育员的“家”里,安全是生命的底线——日巡查、周例会、季演练,从消防、食品到房屋管理,严谨的台账与到位的整改,为孩子们的欢笑筑起了无形的“铜墙铁壁”。
这方天地,不仅承载着54名孩子的梦想,更托举出12颗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从这里出发,走进了高等学府的殿堂。
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上学的王永奇,寒暑假期间,他的身影总会出现在福利院。他耐心地为弟弟妹妹讲解习题,带他们嬉戏玩耍。饭桌上,他一次次郑重地叮咛:“记住,我们今天的幸福,是党和政府给的,要懂得感恩,感谢党的好政策,感谢每一位帮助过我们的人。”这个暑假,他回到乡下的家里,悉心照料着年迈病重的奶奶,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孝义。
远在吉林农业大学备战考研的曹双义,虽不能归“家”,却从未缺席。视频通话成了他与弟弟妹妹们的心灵桥梁,一声声“想你了”跨越千里,也传递着对昔日“妈妈”们的深切思念。
汝州职业技术学院的徐文波,深知“双手创造未来”的分量。学习之余,他注重勤工俭学。这个暑假,他再次踏上了打工路。“成绩或许不是最好,但我有健康的身体。”他朴实地说道,“学着工作,学着挣钱。毕业后,要靠自己的双手挣来幸福。”
2024年大学毕业的范圆圆,从未忘记这个“家”,闲暇时常回“家”看看。节日里一条温馨短信、一通问候电话,是他对“妈妈”们无尽的感恩与牵挂。
从2018年赫双喜叩开南阳医专的大门,到2019年徐靓靓、尚奋斗、李晶晶三人同时“跃龙门”,再到2020年的孙宇宙、2021年的郭大树、范小圆,直至2024年王美与徐文波……一串串名字,如同点点星火,汇聚成燎原的希望之光。
“每个孩子的背后,都有一段令人心疼的往事,各有各的不幸。”张臻的目光温柔而坚定,“是党和政府让他们衣食无忧、免费上学和就医。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健康、阳光地成长。”
“党和政府倾心呵护,用爱和希望擦亮这一颗颗曾经蒙尘的星星。我们欣喜地看到,孩子们正用勤奋、互助、阳光和自律,倔强地回应着命运的挑战。我们必将儿童福利政策落细落实,用持续的人间大爱,浇灌这些在逆境中绽放的坚强之花!”郸城县民政局局长胡晓兰的话语铿锵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