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太康:大学生暑期变身宣讲员

2025-07-28 11:00 来源: 周口文明网

“防范诈骗,大家一定要牢记不听、不信、不转账。”

“接到陌生电话,对方涉及钱财的要求,一概不要相信。”

“遇到消费问题时,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保留证据。比如购物小票,它上面记录了购物的时间、地点、商品信息和价格,是非常重要的维权凭证。”

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在周口市太康县好人园的树荫下,几名年轻人在给乘凉的市民讲解反诈骗知识。

这几名年轻人是回家过暑假的在校大学生。他们有的学法学相关专业,有的学医学相关专业,还有的学思政教育专业。在这里,他们向群众讲解法律知识,赢得阵阵掌声。连日来,太康县的返乡大学生变身宣讲员,根据各自专业特长,制定不同的宣讲内容,通过讲座等方式,走进乡村、社区、街头游园,开展不同形式的宣讲活动。

王聪是广西警察学院的一名大二学生,他学的是社会工作专业。暑假期间,他来到太康县好人园,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给市民讲解法律知识。“其实,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藏在日常的衣食住行里……”王聪用鲜活的案例向市民宣传法律知识,了解维权方法,提升市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既是对专业素养的检验,更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体现,以后我会参加更多的公益活动,让更多人了解法律、敬畏法律,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社会氛围。”王聪说。

在该县城关镇鲁庄社区,大学生郭凯、黄中韬正在给30余名留守儿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他们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讲述革命先烈事迹,家乡发展和新时代楷模故事,进一步激发孩子们的家国情怀。“爱国主义教育不仅要传递理念,更要激发共鸣。我们结合留守儿童的认知特点,将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可知的故事,通过英雄楷模的成长经历、祖国发展的生动案例,引导孩子们理解个人命运与国家发展的紧密联系。”在山西农业大学读书的大二学生郭凯说。

农村地区的“银龄群体”的反诈意识相对薄弱,面对这一问题,学习法学类专业的大学生叶庆庆、沈子乐结合近年来高发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例,重点针对“假亲属求助”“冒充公检法”“高利诱惑投资”“养老理财骗局”等典型诈骗套路,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鲜活的案例进行讲解。同时,他们通过“你问我答”互动环节,向村民普及识骗、防骗、拒骗的实用技巧,提醒大家不轻信陌生来电、不透露个人信息、不随意转账汇款,守好自己的“钱袋子”。“这次实践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法治护航乡村振兴’的责任。今后我将积极参加此类活动,提高自身法治素养,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力量。”叶庆庆说。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