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美好“微治理” 城市“大格局”

2025-07-16 09:56 来源: 焦作文明网

停车区干净整洁,公厕洁净规范,采摘园规模初现。焦作市焦桐高速出口附近的废弃场站,实现华丽蜕变,不仅重塑城市大门崭新形象,更让初到焦作的游客收获舒心的第一印象。

经过改造升级,五孔桥游园如今绿树成荫,花草繁多,健身运动场地舒适,深受市民赞誉。


健身步道蜿蜒其间,绿草茵茵相映成趣。城市主干道旁的一片荒地变身风景秀美的功能性沿街游园。群众休闲纳凉,阵阵欢声笑语随风荡漾。

沥青路面平整光洁,敷设管网告别内涝。一条曾经脏乱的背街小巷经综合治理焕然一新,居民生活惬意自在。

今年年初以来,小空间的“微治理”,让焦作中心城区的市民惊喜连连:曾经无人问津的“小空间”被巧思盘活,废弃多年的“边角地”旧貌换新颜。

何谓“公共空间”治理?

公共空间治理,就是针对城市边角地、空闲地、待建地等闲置地块,通过改造提升治理建设,盘活闲置资源实现管理提“效”。城市存量空间面积虽小,活化与利用的空间却大,这些“灰色空间”的靓丽变身,正与市民生活的“小美好”同频共振。

半年来,看似悄无声息的城市“微更新”,以“微薄之力”重构了触手可及的美好空间。

思维之新,“微治理”书写生活“小美好”

7月9日20时许,市民赵彬驾车来到新安路与政二街交叉口附近的一处智慧停车场。停车场内空间宽阔、车位充足,近期还安装了一批崭新的充电设备。

随着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在家门口或单位周边就能便捷充电,是车主们期待已久的“小确幸”。

提起身边的幸福变化,赵彬感受尤为深刻:“以前这里就是一片拆迁后的荒地,满是建筑垃圾,杂草丛生,气味难闻。改造后不仅美化了环境,还方便了群众。”

一片荒地的“重生”,正是这座城市“微更新”的缩影。

半年来的城市公共空间治理,以其为民宗旨和创新谋划,为城市的宜居、韧性和智慧,提供了更多“变现”的可能,也展现了微治理中的大格局。

此次治理,首先突出理念创新——“以小切口解决大民生、微更新改善大环境。”不搞大拆大建,不搞盲目跟风,不搞铺张浪费。通过盘活城市“边角料”,满足身边“小美好”。

金山城市花园小区的居民们就有切身感受。小区南门东侧曾有这样一处“边角料”惹人厌烦——当年小区建设时堆放物料的空地,最后变成了一处无人问津的垃圾场。在公共空间治理改造中,垃圾场不仅变成停车场,周边还铺设草坪绿化,旁边废弃的售楼部也即将成为新的城市书屋。

“周边有不少饭店,南边还是天河公园,以前高峰期停车是难题。这不起眼的空地经过改造,不仅环境好了,看着舒心,也避免了乱停车造成的拥堵。”居民们朴实的话语,是对“微改造”最大的认可。

以小切口改善大民生,是焦作市城市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五个结合”的核心——

结合重点区域治“堵”、结合城市干道治“丑”、结合门前五包治“乱”、结合闲置地块治“疤”、结合城市门户治“陋”,重点通过建设公共设施、商业开发利用、环境美化提升等措施,“见缝插绿、拆违建园”,补齐公共服务短板、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周边环境,变“闲置”为“闲适”,变“边角料”为“金角银边”。

在焦作,城市公共空间治理探索的新路径,不是集中力量搞“样板间”供人参观,而是从小处着手、实处着力,稳扎稳打提升百姓获得感。

民生为本,“实功能”赢得群众“真满意”

7月10日傍晚,家住中站区链条南街的许继茂老人漫步在焕然一新的小巷,悠闲惬意。链条南街是背街小巷,平房院与老旧楼院混杂,曾经基础设施薄弱,路面坑洼不平,道旁杂草丛生。治理工作中,小巷新修道路、安装路灯、整改公厕、敷设管道,并对边角空间进行绿化。

“俺家门口原来是三个旱厕相连,臭气熏天,如今环境好了,空气也好了。这次改造的每一项都和咱生活息息相关,群众咋会不说好!”新小巷、新气象,许继茂的称赞发自肺腑。

同一天黄昏,来自济源的赵亮开车下了焦桐高速公路,将车停在丰收路高速公路出口旁一处停车场。眼前的一幕让他感慨,停车场干净整洁,旁边竹林摇曳,林间蜿蜒着清幽小径,新建的公厕洁净规范,停车区的围墙上还有焦作风光与历史故事彩绘。

这处公共空间治理点位,以前曾是一处废弃场站,经园建、绿化、美化、给水、配套服务等工程改造后,将成为集休闲、娱乐、教学等功能于一体的复合型生态农业示范园。

“开车久了出高速,很多人想找个地方停车,上个厕所。今天来焦作感到更有提升,便利之余,还能欣赏风景,了解焦作风土人情。” 赵亮连连赞叹。

焦作市宇华实验学校周边,常有远道而来的家长聚集接送孩子。以往周边配套设施薄弱,家长们常面临停车难、歇脚难、和孩子谈心难的困扰。经过改造,校门口附近新建了带充电设备的停车场,解决停车充电需求;一旁还建设了环境优美的文化游园,可供等候时歇脚,也可与孩子小坐谈心。学校也以错峰放学来配合区域空间改造治理,让前来接送孩子的家长不堵路、不堵心。

神州路沿线的公共空间治理项目,将街角、沿街荒地有效利用,不仅进行绿化改造,建成精品游园,还增设休闲长椅、休闲步道、健身器材、公共厕所等,增加了服务功能性。

半年多时间,治理工作如春风化雨,成效斐然。城市“微治理”的幸福触角延伸到每个角落,催生出实实在在的功能之变、景色之变、感受之变。

无论是背街小巷的蝶变,还是高速路口的焕新,再或者是校园门口的通畅,每一处“微环境”的小升级都牵动着群众的心弦。

大家满意的笑容里,藏着群众对身边环境细节提升的敏锐捕捉,更折射出百姓对“微治理”民生为本的默默赞许。

何为民生?以人民需求为导向就是民生。

开展中心城区公共空间治理,根据工作部署,截至目前已启动治理提升点位75个。这些项目有游园建设,有绿化美化,有片区综合提升,有便民设施建设,有停车场充电桩等,各个都和市民生活息息相关。

为高效推动治理工作,焦作市创新工作举措,组织自然资源和规划、住建、城管、园林等部门完善了从空间规划管理到项目审批、建设、日常管理的规定,还专门聘请河南理工大学、市规划设计院等专家全过程参与规划、设计、建设指导,并邀请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行业专家建言献策。

治理未动,理念先行。市住建局围绕“公共空间治理主要干什么、怎么干、怎么干好”,多次组织召开公共空间治理标准培训会,邀请行业专家详细讲解公共空间治理工作理念、治理标准及建设模式,分享外地先进治理理念和经验,进行现场实地踏勘,指导点位治理方案编制,真正让治理贴合群众需求。专业的技术保障、切合实际的改造方案为治理工作顺利推进奠定基础,让这些曾经的城市“边角料”真正变为传递幸福的载体,让群众在方寸之间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便,在城市生活中进一步提升获得感。

一点一策,“巧施策”绘就城市“新画卷”

城市公共空间不仅承载着市民对城市的情感寄托与精神共鸣,更彰显了城市的人文风貌与文化底蕴。

不同区域,面对土地资源紧张、存在历史遗留问题等不同瓶颈,又该如何满足市民与城市发展的多元需求?

“微治理”背后,往往是大难点、老痼疾,考验着设计智慧和“破壁”勇气。

在焦作市开展的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中,“因地制宜、一点一策”的理念精准瞄准痛点、难点,给出了高效能治理的焦作答案。

“以前路过这里都绕着走,现在每天晚饭后都会带孩子来散步玩耍,方便舒心又安全。”今年,牧野路南段一块沉寂多年的地块完成华丽蝶变,让附近居民拍手叫好。

曾几何时,空地杂草丛生、满眼荒芜,是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的“城市死角”。解放区以空间治理为抓手,深入调研定方案,唤醒沉睡“冷资源”,因地制宜制订“空间整合、功能叠加”治理方案,精细施工巧改造,旧貌焕发新容颜。

位于马村区实验学校对面的大片空地,因开发项目长期搁置而荒废,杂草丛生。而对面的学校在上下学高峰期,人多车多,道路拥堵。为破解拥堵难题,马村区政府拆除围挡实施公益停车场改造建设,增设公共座椅、照明灯具、公益广告等,实现多重效益。

“医院旁能有这么个小公园,能歇脚,能锻炼,太方便了。”如今,市人民医院旁的一处“口袋游园”也成为市民休闲的好去处。

长期以来,市人民医院东侧地块环境脏乱、设施老化,周边群众缺乏休闲健身空间。山阳区立足实际,根据场地现状兼顾景观设计与城市风貌的协调统一,因地制宜制订治理方案。同时,采用政企共治模式,划定企业责任区,以有奖评选激发企业参与热情。

空间治理,内有乾坤。改造后的“口袋公园”,实现了功能与美观的完美融合。一座景观亭,炎热时能遮阳纳凉,下雨天可挡雨小憩;新添灯具实现照明全覆盖,提升夜间活动安全性;新增健身器材满足锻炼需求,助力健康生活;整理后的绿化用地,乔木、灌木错落有致,花卉、草地交相辉映,小小空间生机盎然,提供了清新舒适的环境。

为群众打造一批触手可及、舒适便捷的生活空间。除各城区外,各责任单位也紧盯目标任务,立足工作实际,默默在遍布全市的“微空间”里,大笔如椽,描绘着公共空间治理的美好画卷。

市园林绿化中心负责实施的五孔桥游园即将展现全新面貌。这里兼顾城市居民不同年龄段的不同需求,打造“分龄区域”,引入商业元素,将成都等地的游园建设复制推广到焦作,幸福感“在园可触”。此外,积极谋划推进中的万方桥节点、焦作火车站南北广场等处,也有望规划成为“微治理”中的民心项目。

市城管局聚焦城市精细化管理,分别开展充电桩建设、“飞线入地”、清洁城市、市政道路修补、市政桥梁美化等工作,打造整洁有序的城市新面貌。

市交通运输局结合实际、突出特色,按“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原则,对晋新高速公路焦作南站、焦作西站等高速公路出入口高标准设计,通过点缀市花月季、太极元素等凸显焦作特色。

市住建局紧盯群众出行需求,实施文林路、站前路延伸、陶瓷路改扩建等工程,打通断头路、畅通微循环,有效提升城市交通功能。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实施中州机械厂地块治理等项目,盘活闲置资源实现管理提效;市公路事业发展中心聚焦普济路重要干道,进行交通治理、环境提升;市体育局建设两处综合运动场,切实回应群众体育健身需求。

截至6月底,在公共空间治理工作中,焦作市累计完成绿化、硬化面积约26万平方米,新增非路面停车位1200余个,新增路侧停车位3400余个,新建充电桩300余个,新增便民服务设施75处。

城市更新步履不停,幸福画卷徐徐铺展。下一步,焦作市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公共空间治理工作,常态化开展整治,制度化确保成效,以“绣花功夫”编织锦绣图景,让更多沉睡资源在“美好苏醒”中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新动能,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