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一社区的老楼里,有他们“爱的抱抱”
2025-07-15 14:19 来源: 洛阳文明网
7月12日清晨,阳光刚漫过洛阳市涧西区长一社区的老楼檐角,“爱的抱抱”志愿服务队队长、55岁的社区居民尚书全,已经攥着那张磨出毛边的便民联系卡出现在了单元门前——前一天,74岁的张桂枝向他“预约”了抱抱服务,她的老伴儿常年卧床,趁着好天气,她想扶他坐起擦个身。
“小尚,你来了,能帮我把老伴儿抱到轮椅上不?”张桂枝的声音从三楼的一户窗子传来。“中,马上上去!”楼下的尚书全应声上楼,屈膝、托背、稳力起身,整套动作一气呵成。
这个曾在装修工地练就的“巧劲”,如今成了社区老人最安心的依靠。谁能想到,这位被街坊们称为“移动扶手”的汉子,最初只是为了让瘫痪的母亲多晒晒太阳。六年前,他每天抱着母亲在无电梯的老楼里上下,那道佝偻又坚定的背影,成了小区里最动人的晨昏风景。母亲去世后,邻居们的求助电话接踵而至:九旬老人深夜急诊需抬下楼、独居奶奶洗澡时不慎滑倒……他的电话号码渐渐贴满了社区公示栏,从“个人善举”变成了“邻里标配”。
这股暖流的背后,是社区悄然搭建的“邻帮邻・抱暖心”互助机制。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档案柜里,一本《老年居民需求手册》记录着细致入微的牵挂:3号楼的李建民老人周三透析需陪同、7号楼的王海玲老人爱听豫剧可安排志愿者结对、8号楼的张柏英老人体重85公斤需两人协作帮扶……这些由楼栋长每周走访收集的信息,连同老人的健康数据、家庭联系方式,共同构成动态更新的“暖心档案”。
社区党委书记杨书玲说:“每个名字后都有一个家庭,每个需求都藏着期盼,我们要做的就是让‘远亲’不如‘近邻’落地生根。”
如今,这支“爱的抱抱”志愿服务队已有十余名成员,有退休教师、快递小哥,还有像尚书全这样的“过来人”。上个月,社区一名独居老人在家中突发不适,拨通求助电话后,志愿者三分钟就赶到门口,两人配合着将老人平稳抱上救护车;上周周末,服务队特意组织“阳光出行”,六名志愿者分组行动,把七位久未下楼的老人轮流抱到小广场,看了场热闹的戏曲表演。
“不是简单抱一下,是让老人觉得有人惦记。”尚书全擦了擦额头的汗,帮刚下楼的老人调整轮椅靠背,“每个人都有父母,每个人也都有老的一天。”
在社区的公示栏上,新贴出了“爱的抱抱”志愿服务队排班表,在居民们的口中,他们都是“抱抱团”的成员——这既是大伙儿对服务队的昵称,也藏着“抱团取暖、邻里相扶”的深意。
从一个人的坚守到一群人的接力,从偶然的善举到机制化的守护,长一社区的“抱抱”里,或许藏着基层治理的答案:当制度的温度遇上人心的热度,每一份微小的需求,都能被稳稳托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