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黄河篇章
2024-09-04 09:23 来源: 河南日报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保护黄河是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和重要的经济地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9年9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加强生态保护治理、保障黄河长治久安、促进全流域高质量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现代化道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沿黄河省区要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是要呵护好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态环境,为子孙后代计,为长远发展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实现人与河流和谐共生,既要维持黄河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稳定性、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又要确保黄河长治久安、实现流域高质量发展。
生态优先关键在于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因地制宜,分类施策。黄河以占全国2%的水资源支撑了全国12%的人口和17%的耕地,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到80%,远超40%的生态警戒线,而且部分支流出现了断流。要以河施策,实施分区域、差异化、精准管控的生态环境管理制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价制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加快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巩固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成效。重中之重是把三江源这个“中华水塔”守护好,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水源涵养能力。加强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打造具有国家代表性和世界影响力的自然保护地典范。在宁夏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统筹推进森林、草原、湿地、荒漠生态保护修复和盐碱地综合治理,让“塞上江南”越来越秀美。
创新机制体制,推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对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领导,加强重大问题研究,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迈出新的更大步伐。
当前,中心城市、城市群和都市圈作为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要因地制宜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黄河流域产业发展新优势,夯实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基础,推动沿黄地区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质量发展。上游地区要合理布局城镇与产业,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双赢。中游地区应进一步增强能源开发利用和调配能力,加强生态环境治理与修复,积极培育接续替代产业。下游地区应坚持集聚集约发展,持续转换发展动能,提升人口和产业承载能力。从全流域来看,一是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实施传统产业绿色、智能、技术“三大改造”,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化工、钢铁、有色金属、食品、服装等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三是积极化解过剩产能。提高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标准,加强多种政策的协调配合,重点化解钢铁、煤炭、电解铝、建材等行业过剩产能。四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以服务实体经济、延伸重点产业链为着力点,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将黄河流域丰富的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加快文化资源与特色旅游、文化创意深度融合,创建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和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黄河文化旅游带。五是加快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加快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发展绿色化、优质化、特色化、品牌化。
挖掘时代价值,传承和弘扬黄河文化
黄河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中国旱作农业的起源与发展在这里,中国彩陶瓷器起源在这里,中国“四大发明”发生推广在这里,儒家思想发生发展在这里,道家文化经典著述传播在这里等等。
“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以河南段为中心的黄河文化不仅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源头,而且是中华文化的主干和核心,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自然包括对黄河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过程,就是充分彰显黄河文化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发挥黄河文化的当代价值和现实作用的过程,就是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过程。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既是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也是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根本要求。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加大对黄河文化的研究广度和深度,在研究黄河治理开发保护和管理的同时,深入挖掘黄河文化的内涵和外延。打造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的发展平台,整合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学者,成立黄河文化相关研究机构,建立黄河文化研究队伍。构建各级黄河类博物馆体系,建设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基地,充分发挥各种宣传平台作用,利用各种新媒体手段以及各种媒介平台大力宣传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综合利用黄河历史文化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积极推进黄河文化与科技、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的高度融合,抢占黄河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充分运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相关黄河文化资源进行情景再现、虚拟成像,开发出黄河文化方面视听娱乐、演绎观赏、竞技游艺等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形成具有黄河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体系。打造沿黄生态文化带,推进黄河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