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念好“五字诀” 志愿服务工作出新出彩

2022-01-26 10:04 来源: 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

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以志愿者为主体力量,念好“广、融、准、专、实”五字诀,开展形式多样的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普及志愿理念、弘扬志愿精神,在全县营造关心、支持和参与志愿服务的浓厚氛围,吸引广大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工作,不断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让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动员社会力量突出“广”。采取“线上+线下”模式招募社会志愿者,线下依托基层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发放宣传页、利用村内大小喇叭宣传;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新媒体方式广泛动员,围绕新乡贤、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兰考文明户、文明家庭等各类先进典型以及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百姓名嘴”、文艺工作者、大学生志愿者等社会群体,下发《关于广泛动员民间力量参与志愿服务的通知》(兰实文<2021>11号),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办公场所,共同策划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志愿者的温馨家园、志愿服务组织的孵化基地、志愿服务项目的策划中心。围绕疫情防控、“99公益日”等,招募社会志愿者1.1万余名,分批次开展培训50余场。组建“1+N”支志愿服务队伍,文化文艺、理论政策、心理疏导等各类志愿者纷纷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报到,成为抗击疫情中的重要力量,展现新时代“志愿精神”,凝聚疫情防控工作合力。

打造网络矩阵突出“融”。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与融媒体中心发挥“两中心”深度融合优势,合署办公,每半月召开一次工作推进会,坚持资源共建共享。在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抖音、“云上兰考”APP等新媒体平台开辟新时代文明实践专栏,同频共振,共同发布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并深挖活动中涌现的优秀志愿者事迹,为壮大志愿者队伍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运用“志愿河南”信息系统开展志愿者注册、记录时长、发布项目、展示活动、注册团队,在册志愿者2.37万余人,为志愿者便捷注册打通线上通道。

发挥品牌效应突出“准”。兰考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号召乡村振兴、“村花播报”、夕阳红等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疫情防控工作,发挥好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好媳妇”、“好婆婆”、夕阳红志愿者等先进典型作用,扎根基层一线,开展健康服务点值班值守、防疫知识宣传、代买代送等活动;与县委政法委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组建工作领导小组,探索“文明实践+社会治理”模式,谋划开展“平安来敲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每天“敲门”走进辖区内弱势群众家中,实地查看他们每天的精神状态,根据老人们的实际情况,提供“六助”志愿服务;探索“文明实践+党建”模式,引导党员干部率先示范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长效机制,引导党员利用业余时间、节假日,通过开展民情家访、参加社区治理、开展政策宣讲、认领“微心愿”、加入服务团队等重点工作,叫响“党派我来的”口号;探索“文明实践+文化旅游”模式,与文化旅游部门协商在文化旅游中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的路子,在黄河湾风景区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元素,让旅游与文化、文明与实践在融合中实现“相乘”效应;探索“文明实践+乡村振兴”模式,充分发挥阵地优势,组织开展“万人助万企”“戏伴夕阳”“小垃圾 大文明”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创新形式、灵活开展,全面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提升服务技能突出“专”。为统一志愿者思想、行动和能力,根据志愿者特长、能力、意愿,对所招募的志愿者进行差别分类,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深化志愿者对于志愿服务的认知,进而提升其服务能力,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根据青年志愿者大多是大学生,有一定的专业能力,分派大学生到核酸检测点参与登记、协助扫码等工作;根据夕阳红志愿者大多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不高的现象,分派夕阳红志愿者参与健康服务点值守等工作;为将“一懂两爱”科技志愿服务队打造为一支高质量的科技惠农人才队伍,引进省市农科院专家到兰开展蹲点调研,以“1名院校专家+1个产业服务组+1个协会”的模式,组建科技科普助农三级网络,与服务对象建立线下联系,加强线上沟通联络;为心理咨询、教育培训等专门的志愿服务组织,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线上教学辅导等工作,实现志愿服务的精准化、标准化、常态化。

健全礼遇机制突出“实”。出台《志愿者礼遇机制》,鼓励、激励更多的人成立志愿服务组织,主动做志愿者,规范化、常态化、可持续性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高志愿服务水平。实行志愿者积分机制,采取“时间银行”模式,对志愿服务时长进行登记,通过兑换爱心超市积分券、换取生活用品等方式,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县里举行重大活动,邀请各类志愿者参加,共同见证我县的新变化、新面貌,通过物质上、精神上的双重奖励,不断激发志愿服务的内生动力,画好志愿服务“同心圆”,做大志愿服务“朋友圈”。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