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作市文联文艺志愿服务乡村行走进沁阳

2020-06-19 17:20 来源: 焦作文联

  6月18日,焦作市文联“弘扬黄河文化,助力脱贫攻坚”文艺志愿服务乡村行采风团来到沁阳采风。

  在焦作市文联党组书记庞宏,党组成员、副主席姬欣欣的带领下,采风团先后到中国社会扶贫网沁阳运营中心、沁阳市博物馆、朱载堉纪念馆、宋学义纪念馆、朱载堉墓和常平乡九渡村参观采风。重点了解了音乐大师朱载堉的艺术人生和沁阳市脱贫攻坚的工作亮点。沁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郭君玲陪同采风。

  沁阳古称“河内”,自古为豫西北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覃怀古郡,河朔名邦”之美称。这里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世界历史文化名人朱载堉、晚唐著名诗人李商隐的故里,也是“狼牙山五壮士”之一宋学义的家乡。

  “朱载堉,郑恭王长子,恭王薨,堉以世及之序让载玺,疏凡七上乃得报。”在朱载堉纪念馆,艺术家们被“布衣王子”朱载堉的让国高风深深吸引,更为其打破传统,发明十二等程律的艺术成就深深折服。

  在宋学义故居,采风团重温了“狼牙山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光辉事迹。当了解到,宋学义转业返乡后隐瞒英雄身份,始终以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带领群众发展生产,从不向组织索要照顾,在场的艺术家们更是感受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来到中国社会扶贫网沁阳运营中心,“把互联网兴农厚植在沁阳大地”标语跳入眼帘,浓浓的互联网气息扑面而来。工作人员向采风团介绍,沁阳市探索构建“党委政府+互联网+市场机制+社会共享”综合服务模式,走出了一条“互联网+”防止返贫的新路子。

 “全市注册爱心人士102494人,贫困户注册率100%,发布需求10626条,通过线下帮扶76000余次,通过‘四好农村路’帮助贫困村销售3814.9万元,通过消费带动贫困户增收1552.5万元,带动全市3630户13951人……沁阳‘互联网+’456模式被国务院扶贫办向全国推广。”在一个个惊人的数字面前,众人无不赞叹“互联网+”的强大力量。

走到数字的背面,采风团实地探访了沁阳市的脱贫村——常平乡九渡村

  九渡村位于丹河峡谷风景区中心地带,地处山区,原是省定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种养殖、外出务工、民俗旅游接待、售卖山货为主。在焦作市发改委、沁阳市发改委驻村帮扶下,该村依托丹河峡谷景区核心区的优势、依托尚河村位列中国传统古村落的契机,逐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了水磨及文化展馆、供销文化展馆等,通过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开发特色农产品,于2019年底实现整村脱贫。

  在九渡村里,艺术家们亲自体验了水磨工艺,向村民了解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情况。原生态的水磨面粉、环绕四周的绿水青山、悠然戏水的游人,都给人留下了岁月静好的美好印象。

  “我们焦作市有很多重要的文化名片,包括朱载堉在内,充分发掘它的文化底蕴,有利于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焦作市文联开展这样的采风活动很有意义,艺术家们就应该多多下沉,到乡村一线去走一走看一看。” 采风结束后,河南省文联兼职副主席、河南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焦作市音乐家协会主席、河南理工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李新现表示。


全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