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 志愿服务擎起“大爱之城”

2019-12-05 14:58 来源: 河南日报

  “绿城妈妈”奉献在社区,义务服务居民;“绿城小使者”走上街头,倡导垃圾分类;“银发路长”“雷锋车队”“单车猎人”……初冬时节,一支支志愿服务团队活跃在郑州的各个角落,犹如一个个流动的温暖坐标,让这座城市暖流涌动、爱意充盈。

  他们,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展现着城市的文明程度和时代精神,用行动诠释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他们,是大爱播撒者,在平凡中演绎出伟大,虽力量微薄,但点滴汇聚,成为向善的洪流。

  近日,记者走进郑州志愿者这个群体,切身感受志愿者为这座城市注入的活力和温情。

  “最美风景线”扮靓城市底色

  深秋时节,2019郑州国际马拉松鸣枪开跑,3000余名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成为赛场内外的美丽风景线。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志愿服务让来自世界各地的马拉松爱好者感受到“国际郑”的盎然生机与城市魅力。

  不久前落幕的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志愿者的笑脸成为盛会最美的风景。“真是宾至如归啊!尤其是志愿者,特别专业、特别周到。”运动员雷王兵由衷赞叹。据统计,为服务好盛会,郑州市共招募赛会志愿者7000余名、城市志愿者4万余名,日均为运动会提供服务的志愿者达10万人次。

  “郑州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成功举办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国际马拉松,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12月4日,郑州市文明办主任裴保顺对记者说,“特别是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更是对郑州志愿服务成就的一次集中展示。”

  河南郑州,是华夏文明重要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德育善行文化的沃土。而今,跻身国家中心城市建设行列的郑州,在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下,更绽放出志愿服务的文明之花,为中原大地平添了许多人文色彩和独特魅力。

  “文明温度计”温暖一座城

  郑州火车站,每天数十万旅客往来穿梭。西广场上,一间挂着“文明使者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牌子的小屋子格外引人注目。

  “大妈,我想去下卫生间,能不能把行李在这儿放一下?”

  “大娘,去汽车站怎么走?”

  ……

  每天,63岁的“老年雷锋团”团员陈凤仙都会接到类似的求助上百次,虽忙个不停,但老人却笑称值得,“这相当于‘精神养老’,帮助别人,特别开心”。

  手持印有公交车次、站点的纸条,来自广西的旅客黄凯感慨,“我感受到了郑州的善意”。为了准确指路,“老年雷锋团”的老人们坐公交车到市内沿途查看,手绘成“地图”印成纸条,供外地旅客找路用。

  从1992年至今,这支由郑州火车站离退休职工组成的团队已在这里坚守了27年。“先后有160多位老人参加,忙的时候,每天为旅客服务超过1000次。”雷锋团团员李林忠介绍。

  在社区,志愿者同样发挥着文明传播者的正能量。金水区纬五路通信花园社区,银发志愿者的倾情投入让社区更加温暖。“每晚8点左右,都能接到王讯的电话。”6号楼独居老人李秀菊告诉记者。翻开6号楼楼长王讯的笔记本,里面详细记录了9位独居老人的家庭情况。“打电话一是问候,二是能在出现紧急情况时及时帮助他们。”王讯说。

  “志愿者活动让我们社区充满了温暖,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的文明程度大大提升了。”社区党委副书记张美荣说。

  “志愿服务水准是观察一座城市文明素养、文化底蕴的重要指标。”裴保顺说,“我们的目标是让郑州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高地。”

  近年来,以“我需要您,一起温暖这座城市”为主题,各类志愿者服务项目在郑州如雨后春笋般迅速成长,润泽着城市文明,涵养着城市精神。

  “精神展示台”凝聚“郑能量”

  11月7日上午,郑州体育公园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琴声悠扬,60多位社区居民在志愿者老师邱凤强指导下,正在练习葫芦丝曲《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在这里,有80名志愿者为居民提供太乙拳、二胡、瑜伽等十余种免费课程。

  两年来,身怀舞蹈技能的志愿者李良君风雨无阻来讲课。家属不幸住院,李良君一头医院、一头家里,没有耽误大家的舞蹈课程,每节必到,工作人员劝说多次,她却笑着说没事。

  今年86岁的左春秀老人,在火车站广场参加志愿服务30多年,生病住院恢复后,她坐着轮椅仍坚持来服务。

  全国民族运动会期间,郑州市奥体中心附近的村民也穿上了“红马甲”,义务为来往群众指路、提供便利。他们用淳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声:“咱郑州办这么大阵仗的会,俺也要出一份力!”

  ……

  在志愿者精神的滋养下,郑州,正成长为一座“志愿者之城”。阿里巴巴大数据平台将郑州列为“全国十大正能量城市”之首,“温暖之城”“大爱之城”的城市品牌叫响全国。

  数据显示,目前郑州已有注册志愿者194.8万人,专业志愿服务总队29支、区域性志愿服务总队17支,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0187个,“以爱的名义,让城市温暖”,志愿者服务已成为郑州的崭新名片。

  一个人带动一群人,一群人带动一座城。在郑州,志愿者精神已成为人们竞相追逐的文明之光,内化为城市品格,为郑州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注入澎湃动力。(本报记者杨凌何可)

全部评论